寒流報到,天氣氣溫一變化,有三高或心房顫動人,小心出現心臟不適,反覆喘悶等症狀,有可能是主動脈瓣膜狹窄造成的不適。針對主動脈瓣膜狹窄,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是採外科方式,將主動脈瓣膜置換。如果患者本身有多項共病,擔心會導致手術風險過高,而不適合接受傳統瓣膜置換手術,另一個治療方法是經導管微創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
主動脈瓣膜狹窄多因年長而導致瓣膜鈣化所形成 老年人中盛行率約4%
什麼是「主動脈瓣膜狹窄」?所謂主動脈瓣膜狹窄,指的是主動脈瓣膜這扇門的構造異常,門片無法完全打開,導致部分血液無法正常流通,進而影響全身血液循環。國內超過一半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多因為年長而導致瓣膜鈣化所形成,在8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盛行率約4%。根據統計,如果患者從發生症狀後都未治療,約只有5年存活期。
1名85歲陳阿嬤,本身患有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心房顫動,平時有規則服藥治療,於4年前診斷為主動脈瓣膜狹窄,進而轉診台中榮總醫院繼續接受進一步治療。
心臟內科鄭諭聰醫師建議患者採取手術治療,可以一勞永逸。而病人之前曾至台北心臟權威醫師門診評估手術風險與可行性,但因為擔心手術風險而退卻。然而,近4年來,只要天氣一變,心臟就不舒服,並有反覆喘、悶等症狀,因而已經往返中榮急診數次。近年來,偶發心房顫動合併心室搏動過速,合併胸悶、冒冷汗,呼吸困難,由家人送至本院急診,X光片顯示急性肺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