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16/8/3 下午 08:16:35

中暑或心肌梗塞猝死?别傻傻分不清楚

(關鍵字: 心肌梗塞 , 猝死 , 中暑 , 王宗倫

勿轻忽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意指血管狭窄出现了不确定性的变化。病人多半是症状出现2天至2周间求诊,其实不稳定症状出现的前几天,危险性最高,若病人2周后才求诊,通常已安然度过危险阶段,但因病人心肌已出现一定程度的缺血情形,血管出现不稳定性的变化,建议要尽速就医,并经由心电图判断ST段上升与否,评估心导管手术介入的时间点。

台大医院云林分院院长、台湾介入性心脏血管医学会前理事长黄瑞仁警告,一旦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意味病人已接近心肌梗塞的发生,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心肌梗塞诊断3要件】

心肌梗塞的诊断要件有三大项,第一是临床症状、第二是心电图、第三则是心肌酵素。黄瑞仁表示,心肌梗塞需符合三项诊断中的两项,其中心肌酵素是必要的诊断条件。若是心肌酵素诊断确定,可知病人的心肌已经开始坏死。

国外的研究指出,病人从症状发生到给予治疗,每延误30分钟,即会增加7.5%的一年内死亡相对风险。现今临床上,已可藉由高敏感度的心肌钙蛋白的检测,一小时即可知道结果。

诊断ST段上升,尽速心导管打通血管

在心电图的诊断上,则可从ST段的变化,区分为ST段上升的病人与非ST段上升的病人。王宗伦表示,ST段上升的患者会依标准流程,力求尽速以心导管打通血管。至于非ST段上升的患者,亦需接受心导管治疗,只是时间上没有那么迫切。

ST段上升的病人,三条冠状动脉血管中有一条被堵住,其中约7成的病人血管可是百分之百被塞住,以致下流血管完全受到影响,需尽速接受心导管介入治疗,经由气球扩张术打通血管,恢复血流。若无法于1小时送达可执行心导管手术的医院,则可先施以血栓溶解剂,但有0.5%并发脑出血的风险。

若确诊太晚,需采取药物治疗

若被诊断出的时间较晚,则需采取药物治疗。选用的药物包括:抗血栓药物(并用抗血小板药物与抗凝血剂)、交感神经抑制剂(血压稳定较不易并发心律不整)、血管强力素转化抑制剂或是血管张力素受体拮抗剂(心肌坏死会结疤,可推迟左心室扩大的速度,推迟心脏衰竭的时间)、降胆固醇药物(斯达汀类,让斑块稳定不再破裂)。 王宗伦表示,ST段上升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只要堵住的血管被打通,即可恢复正常血流,但需要抢时间。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