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个方法入手,帮孩子摆脱骄傲自满】
——适当鼓励和合理批评,让孩子客观评价自己。
〔方法1〕客观评价孩子
当孩子出现自满情绪时,家长应该以客观的态度评价孩子,既肯定他的优点,又指出他的不足。客观的态度,既不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损伤,又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诚意,从心里接受家长的意见,重新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调整自己的位置。家长在评价孩子时,切不可带有嘲笑、轻蔑甚至侮辱的态度,这样会让孩子反感,并且本能地拒绝家长的好意。
〔方法2〕摆脱情绪“势利”,创造“宽松”环境
家长在情绪和行为中无意间流露出的“势利”,比如孩子考好了家长就显得和颜悦色,考差了就一副“暴风骤雨”的样子,这样不仅会误导孩子对事物或行为本质的认识,更会在无形间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压力让他们渴望从内心得到宣泄,于是造成前文所说的“假自满”。让孩子摆脱“假自满”,就要求家长改掉自己的情绪“势利”,以平常心对待孩子,比如考差和考好都对孩子态度一致,创造让孩子觉得舒适的“宽松”环境,孩子才能主动去反省。
〔方法3〕适当鼓励,合理批评
适当的鼓励,会让孩子得到小小的满足,增强自信心,更激发前进的动力;合理的批评,可以让孩子全面地认识自己。双管齐下,才能保证孩子在对待自己的问题上,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自满。
比如,在考试这个问题上,当孩子考好时,家长除了肯定成绩外,还应提醒孩子:“考试只是检验知识的手段,这次考好了,只能说明你这一阶段努力了。如果骄傲自满,不继续好好学习,说不定下次就会查出不足之处,考不到好成绩。”当孩子考差时,家长应该给孩子安慰:“考试是检验的手段,知识才是学习的目的,这次考差了,说明把你知识上存在的漏洞查出来了,只要继续努力,弥补不足,就能争取在下次取得好成绩。”
〔方法4〕不断树立可追赶的目标
对待因缺乏前进动力而自满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为他树立一个具体、清晰又可行的目标。家长应该不断地为孩子寻找可能达成的目标,才能让孩子既能认识自我的不足,保持谦虚的心态;又能看到自己的潜力,拥有追赶的信心。
〔方法5〕运用挫折教育
在对待孩子自满的问题上,需要运用一点挫折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制造一点小挫折,让他们不至于被骄傲冲昏了头脑,才能主动自我反省。当然,挫折教育要把握尺度。在孩子陷入低潮时,家长应主动给予信心和鼓励,让孩子尽快重树信心。不然,很容易让孩子进入另一条歧路—自卑。
本文出自野人文化《卡尔威特精华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