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台湾有逾4成的民众,缺乏规律性运动,甚至运动量明显不足。医师表示,规律运动加上饮食控制,是减肥的不二法门。尤其要减少摄取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同时靠运动消耗脂肪、增加肌肉,提升新陈代谢率,双管齐下,减重才容易成功。
中华民国肥胖医学会日前针对1000位BMI(身体质量指数)超标的成年男女进行问卷,发现有逾4成的受访者,缺乏规律性运动,1周运动不到3次,甚至每次运动不到30分钟,且女性多于男性。
署立双和医院复健医学部主任刘灿宏指出,以运动作为减重的方法必须要有正确观念,就是运动只能当作减重的工具之一,而不是唯一的减重工具,在减重时必须搭配饮食控制,因为饮食控制才是减重的主角。
一般来说一个正常人一天所需热量约2000大卡,减重时的热量一天必须控制在1200大卡左右,一个月下来少摄取22400大卡,约可减去3公斤的体重,比单靠运动减重的效果来的大,因此饮食控制才是减重的主角,运动只是减重配角。
刘灿宏主任医师强调,减重过程中绝对不能没有运动,若减重过程中少了运动,即使减重成功,瘦下来的肌肉与皮肤都会显得松弛下垂,看起来气色不佳,藉由运动,可以改善这个情况;此外,运动还可以增加心肺功能,目前医学界已经证实,只有运动才能阻止复胖,因此运动对于减重后,维持体重有相当大的影响。
此外,养成规律性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提高身体耐受性,减少肌肉酸痛的发生。如果运动减重的效果不好,也不用太灰心,因为运动对于心肺功能还是有很大的帮助,根据研究指出,在相同体重下的情况,没有运动的肥胖者,比有运动的肥胖者罹患心肺功能疾病的机率高5倍,死亡率也比有运动的肥胖者来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