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減重過程中,逾9成的人選擇增加運動,其次是節食。醫師提醒,減重應以飲食控制為主、運動為輔。運動後2小時內,應多補充蛋白質與複合性澱粉,對提升基礎代謝率,以及加速脂肪的消耗,有加分效果,同時要減少含糖飲品攝取,遠離復胖。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副理事長、肥胖專科醫師蕭敦仁指出,運動減重是一個很健康的概念,藉由持續運動燃燒體內脂肪,達到瘦身的目的。但由於運動過程會消耗大量的熱量、造成體內血糖降低,所以在運動完約30分鐘後,容易產生飢餓的感覺。
臨床證實,運動後的身體細胞是處在一個非常活躍的狀態,代謝速度也會變快,若運動後立即進食,身體會比平常更快,且更容易吸收食物養分。因此,想靠運動減重的民眾,一定要特別注意運動後的飲食選擇。
蕭敦仁醫師強調,運動減重後的飲食就像車子沒油了需要補充,才能走更遠的路。如果運動後都沒有吃,就會像禁食,第2天可能會非常疲倦,精神無法集中,肌肉痠痛也不易恢復。運動強度愈大,不舒服的感覺就會愈明顯。
運動後蛋白質的補充是很重要的,因為充足的蛋白質可以增加身體肌肉強度,提升基礎代謝率、加速脂肪的消耗。建議在運動後還沒產生飢餓感之前,先喝一杯低糖或無糖豆漿墊肚子,而且部分豆漿含有膳食纖維,除了增加蛋白質、降低糖份攝取外,也可以增添飽足感。
蕭敦仁醫師建議,若真的感到非常飢餓,則可選擇一些低醣、低熱量的食材幫助舒緩饑餓感,避免因一時意志不堅,讓身體吸收更多的熱量。另外運動後應多攝取麵包、麵食類、穀類食物、糙米、馬鈴薯等複合性澱粉有助於肌肉修補,至於富含糖分的餅乾與蛋糕等單一性碳水化合物,則應儘量避免。
除了澱粉類,水果也是碳水化合物中不錯的選擇,柳橙、蘋果、奇異果與番茄等都很適合當運動後的補充,甚至可以做成果汁,加速身體吸收的速度。或是可選擇略帶酸味的水果,裡面富含的檸檬酸,有助於促進肝醣的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