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近几年来疯跑步,不管是白天、晚上、海边或公园都能跑,成为一股新的运动风潮;不过,因为跑步时会有弹跳动作,对膝关节具有冲击力,假使肌力不足的人直接跑步,不仅容易造成关节的伤害,也可能因为剧烈的心肺运转,一时间无法负荷而造成不适的症状。
有不少研究说明,其实简单的健走,就能达到身体保健的效果,甚至能降低3成的慢性病风险,具体的效果甚至还比跑步、跳舞等复杂、剧烈的运动更棒。不过,健走可不是散散步、走走路而已,健走时的姿势、频率和强度都是有标准的。
健走不是快走,更不是散步
根据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针对国内500名35岁以上男女进行「健走认知调查」,结果发现有8成民众以为健走就是在散步,不少民众也以为健走就是走路走得比平常快一点。
事实上,所谓的健走运动(Walking tofitness),指的是在户外进行,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步伐比一般走路还大一些的方式走路,速率是以每小时5~6公里(约每分钟90~120步),同时要抬头挺胸、手肘弯曲90度,这样的走路方式才算是健走。
不过,每个人的身体功能强弱不同,健走的速度是否有所不同呢?振兴医院物理治疗师陈子敬表示,的确因为每个人年龄的不同、身体功能的强弱,健走的速度应该有所区分。最简单的辨别方式,就是在健走时还能够「讲话」,这就是最好的健走速度,假使在健走时稍微讲点话就喘呼呼,代表健走的强度太高;相反的,假使健走时还能够唱歌,则代表强度太低,以这个方法来区分,是最为简单的方法。
健走比跑步不伤膝盖
近几年来,许多单位经常在假日举办路跑活动,吸引民众报名参加,不过慢跑这个运动可不是人人都适合。亚东医院复健科主治医师林宗庆就分享,自己的诊间经常有病患因为脚扭伤,或是膝关节发炎而来就诊,追问原因才发现是不当跑步所造成的。这些人通常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平时不太爱运动,肌肉强度不够,在没有充分提升肌肉强度的状况下,突然间开始跑步,当然容易造成肌腱、关节的伤害。
因为跑步会有弹跳的动作,这对于膝关节、脚踝关节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性,假使以时速8公里的速度来讲,膝盖要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4~5倍之大,如果平时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或者大腿肌肉强度不够的状况下贸然跑步,不仅容易造成膝关节及肌腱的伤害,心肺功能不佳的人,更可能因为剧烈的心肺运转,而造成程度不等的胸闷问题。
相反的,健走不仅是耗能的有氧运动,最重要的是,健走时双膝承受的重量只有体重的2~3倍,除了对膝关节的压力小,对下肢肌肉的要求也比较低,比起强度较大的慢跑相对安全许多,是适合每个人的入门运动,尤其对于患有退化性关节炎、年纪较长或是大腿肌力不够的人更为适合。
【完整内容请见常春月刊 3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