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生活型態改變,乾眼症成為M型化跨齡的常見疾病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眼科孫啟欽教授表示,林口長庚研究團隊針對1997至2013年台灣健保資料庫中的乾眼症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國內乾眼整體盛行率為7.85%,約180萬患者,且年紀愈大,乾眼症比例越高。近年來3C產品使用量增加,加上防疫生活型態改變,使得乾眼症年齡層下修,成為M型化跨齡的常見疾病。這個大型研究也發現,18歲以下的乾眼症患者出現角膜損傷風險,較老年患者增加6.66倍;乾眼症患者角膜損傷風險較一般民眾提高2.7倍,若不及早確診治療,可能致角膜穿孔、發炎潰瘍等併發症,恐有失明風險。
乾眼症的治療目標是打破惡性循環,恢復淚膜生理平衡。淚膜是眼球表面一層含有水分、脂質、黏蛋白與抗菌成分的薄膜,故維持其生理平衡,可有效減輕乾眼症狀,避免角膜傷害。醫師會針對患者乾眼嚴重度,給予人工淚液舒緩不適,特別是嚴重型乾眼應選擇無添加防腐劑人工淚液,比較安全衛生。
鄭惠川主任提醒,乾眼患者除了遵照醫囑治療,平日也應遵守「適當使用人工淚液、用眼過程適度休息、避免長時間使用隱形眼鏡、均衡飲食,多補充維生素A」四種日常照護準則,以改善乾眼不適、維護眼睛健康。

打完疫苗,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D提升防護力!營養師教挑選3要訣
秋天為何皮膚乾燥搔癢、眼睛乾澀?中醫:秋燥皮膚保濕3要訣,多吃白木耳、梨子
自律神經失調10大高風險,中了嗎?10要訣遠離交感、副交感神經「翹翹板」失衡
脂肪肝也會直接惡化為肝癌?「肝包油」成肝癌元凶!醫示警:這4類人該檢查
心臟病發作不只是胸痛,這些「非典型」症狀要小心!心臟病發作時該怎麼做?
逆轉糖尿病前期,防血糖失控!營養師籲:控制血糖5大關鍵原則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