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的轉換期,是母乳、配方奶與正常飲食的銜接,除了主要營養來源慢慢轉變,也是訓練寶寶吞嚥及咀嚼能力的黃金期,循序漸進給予合適副食品,有助寶寶攝取足量營養並均衡發展。
母乳與副食品的比例如何拿捏?
剛開始給予副食品時,因母奶、配方奶仍是70~90%熱量來源,因此,副食品的量不用太多,大約拿捏一天1~2次的頻率,於寶寶吃奶的半小時前餵食較佳,當寶寶處於飢餓狀態,也不容易產生排斥。
依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0~1歲寶寶的每日所需熱量,為每公斤110~120大卡左右,換算成奶量約為150~200c.c.,爸媽可以此為基準衡量,但營養師許育禎補充,每個寶寶體型及食量都不同,只要身長、體重與活動力都在正常範圍內,沒有吃到標準量也毋須過於擔心。
出現過敏反應的食材,還能再嘗試嗎?
以往觀念認為,不應讓孩子太早接觸過敏原,使得許多家長一開始會避免讓寶寶食用蛋白、奇異果,但最新研究發現,越早讓孩子接觸過敏原,長大後的過敏情況反而較少,因免疫系統在發育過程中,會逐漸產生對過敏原的耐受性。
也有兒科醫師提到,1歲內被餵食的種類越多,未來過敏的機率也相對較低。爸媽若發現孩子吃到某種食材後,出現些許皮膚紅疹、拉肚子等輕微的過敏症狀,可先持觀察態度,不必刻意避免,待兩個星期後再嘗試,過敏反應或許就減緩許多。
寶寶開始玩食物,是不是代表已經飽了?
隨著月齡增長,寶寶的好奇心也會越來越旺盛,有時吃到一半會分心,想要離開座位都是正常的,因為此時的寶寶已達半飽狀態,眼前食物的吸引力降低,就容易被周遭的事物干擾。

防疫落枕來攪局,落枕跟枕頭有關嗎?中醫:2方法自己找痛點,5大止痛法自救
上公廁遇到新冠病毒,你怎麼辦?重症名醫揭:使用蹲式馬桶6要訣自保
橘子、檸檬也能預防新冠肺炎?研究:柑橘橙皮苷能抑制病毒與人體細胞結合
長庚醫療榮獲衛福部社研卓越獎!以科研實力、人才深耕與公益使命奠定醫療典範
心搏過緩治療新紀元!全台首度導入「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具3大突破
臺灣HIV感染者逾3萬6千人!終結愛滋不只靠藥物,醫病共享決策是HIV照護新潮流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