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自我检测,掌握肌少症风险
一般民众如何知道自己有肌少症的风险呢?千禧之爱健康基金会董事暨台大医院竹东分院詹鼎正院长指出,民众平时在家可透过填写欧盟肌少症工作小组设计的SARC-F问卷或量测小腿围,初步了解自身肌少症风险。若问卷填写结果大于4分、50岁以上男性小腿围小于34公分、女性小于33公分,可能就有肌少症,应前往医疗院所做进一步检测。临床上,医生则会再透过握力仪、行走速度、起立坐下测试进一步确认肌力状况。
增加肌力:阻抗型运动,多锻炼核心肌群及大腿肌肉
为了增加肌力,BEING fit新世代健身房教练建议民众应在日常加入阻抗型运动,每周三次,可有效锻炼、维持肌力。人体大部分的肌肉都在下半身,因此“核心肌群”及“大腿肌肉”对熟龄族群来说,是更关键的训练部位。刚开始锻炼可利用家中既有角落,进行“靠墙深蹲”。将背部紧靠在墙上、身体慢慢往下蹲,膝盖弯曲达90度,停留5秒再缓缓站起,重复8-12下,即可锻炼核心及大腿肌群。若想提升训练成效,则可加上简单道具如弹力带,增加锻炼强度。
养肌防跌蛋白质不可少 慎选增肌食材
预防肌少症,除了运动强化肌力,营养更不能少。千禧之爱健康基金会顾问营养师高绘雯建议,健康长者应提高蛋白质摄取量至每公斤体重1-1.2克。千禧之爱健康基金会也与民众常接触7-ELEVEN、家乐福通路合作,推荐超商“超肌饮食组合餐”及量贩通路“增肌食材选择”,让民众可轻松获取优质蛋白质,有助于养肌防跌。
增肌食材建议:豆制品(例如豆腐、豆干、豆浆等)、鱼(例如鲈鱼、三文鱼、花枝等海鲜)、蛋(如蒸蛋、茶叶蛋等)、肉类(如猪里肌肉、鸡胸肉等)及乳品类(鲜乳、酸奶等),补齐平日所需的蛋白质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