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上火了?部位不同调理差异大
除了把“火气”区分为虚火、实火外,中医观点同时也认为,不同原因会导致不同火气的产生;因此,还有心、肝、脾、肺、肾等五火的分类,而五火的生成与患者体质,及生活作息具有密切相关。所以,可发现每个人火气大时,症状都不尽相同。
◎心、肝上火:
中医认为心、肝与情绪压力、精神状态相关。短期心火旺可以帮助身体度过难关,但长期处于紧绷、费神的状态,往往会令身体过度耗损出现心虚火旺,进而出现眼睛血丝、睡眠差、口破等症状。
至于作息不规律者,尤其是,熬夜者则容易损伤肝阴而出现肝火旺的情况。一般来说,短期熬夜的火气可能出现轻微口干,这时只要休息1到2周即可改善。但长期作息不佳可能出现口苦、口干、情绪易怒的症状。
◎脾、肺上火:
由于中医认为脾肺与外界相通,因此导致其上火的原因主要与外在因素息息相关。黄浩瑞中医解释,以油炸滋腻饮食习惯来说,就相当容易引起肠胃的负担。短期可能出现胃炎、胃脘剧痛等实火症状;长期则可能导致胃食道逆流等泛酸的表现。
而肺为对抗外邪的首要屏障,所以外感最容易引发肺火情况。感冒时咳嗽、鼻塞等呼吸道发炎就属于典型的肺火症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若感冒久而不愈或反复外感,出现呼吸系统慢性发炎,则属于干咳、虚咳等肺中虚火。
◎肾上火:
中医观点中,肾为身体根源。若身体长期处于耗损下,均可能转归于肾火。初期肾气尚可支持,尚属虚实夹杂,日久遂转为纯粹虚火。便会渐渐出现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牙龈肿胀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