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偶像,是正常的人格发展过程!
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司法精神中心主治医生张庭纲表示,在人格发展理论中,12至18岁是很重要的自我认同(统整)时期,这时候的孩子会透过模仿等方法帮助自己了解自我,避免角色混淆的情况发生,而崇拜偶像或追星就是其中一个方式。
虽然崇拜偶像是很正常,且是每个人在童年和求学时期都会经历的过程,但仍有崇拜强度高低的差别。张庭纲医生提醒,在未找到更有趣的事情或同侪也都在关注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增强孩子崇拜偶像的情况,一旦到了着迷的程度,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业退步、人际关系和与家人的互动变差等情况,则代表强度太强了,家长需尽快与孩子沟通,并找出合适的方法,以免过度崇拜而影响人格发展。
孩子太沉迷追星怎么办?有效沟通3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在华人社会中,家长少有和孩子沟通的习惯,长期下来,就算大人知道沟通的重要性,实际要做时还是不得要领,因此,在门诊中常常上演着“家长数落孩子,孩子抱怨父母不懂自己”的戏码,一边是父母拜托医生跟孩子说“这样做不对”,另一边则是孩子请医生跟爸妈说“我这样做没有错”,让夹在中间的医生左右为难。
究竟,如何才能让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呢?张庭纲医生认为有效的亲子沟通应有以下3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