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3/3 下午 06:57:15

在孩子面前讨论他的状况,到底是好还是不好?4种做法邀请孩子共同讨论

(关键字: 教养 , 沟通 , 孩子 , 信任 , 家长 , 亲子教育

与其担心孩子对自己的状况会胡思乱想,不如直接邀请孩子一起参与!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每次谘询评估时,总是会遇到有些家长会小声地跟我说:「要不要请孩子先离开教室,我担心他会听到我们讨论的事。」「我们可以讲台语吗?这样孩子就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了。」「一定要在孩子面前讨论他的事吗?我担心他会不高兴。」「在孩子面前讲他的事,这样好吗?会不会让孩子受伤?」

爸妈担心孩子听到的3大原因

许多大人会担心的原因,不外乎有下列三个:

1.担心孩子听到会造成心理的伤害

由于讨论的内容,可能是围绕着孩子的不当行为,或是能力不及的表现,于是很有可能在当下会带给孩子难堪、不悦、不知所措,甚至发生潜在的心理伤害。因为担心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阴影,于是许多大人会想办法支开孩子,选择在孩子背后谈论他的事。

2.担心孩子会对大人产生不信任感

由于讨论的过程,是在外人面前讨论,很有可能会造成孩子情绪上的反弹,认为您背叛他,进而对您产生敌意,让彼此的关系渐渐往不信任的方向发展。因为害怕亲子关系紧绷,于是许多大人会故意避而不谈,等到孩子不在现场才敢侃侃而谈。

3.担心孩子的问题会变本加厉

由于谈论的当下,可能会讨论到如何因应孩子不当行为的处置,当孩子发现大家都在讲自己的不是,很有可能就会武装自己,开始赌气、干扰、破坏当下的规则,甚至故意用大人不喜欢的行为来反制,让行为越来越脱序。为了不让孩子的行为变严重,于是许多大人会选择模糊焦点,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起他的事。

邀请孩子共同讨论的4种做法

是否该在孩子面前讨论他的事,不同专家学者各有不同的见解,以我个人的想法,与其谍对谍,倒不如直接邀请孩子一同参与讨论,当下的我会这么做:

1.制造轻松的氛围.让孩子不感到威胁的压力

谈论的一开始,我不会急着揭穿孩子的不是,而是用闲话家常的方式,慢慢将有关于他的议题融入话题中,然后透过不同话题的穿插,降低孩子的戒心,让孩子渐渐习惯话题中有他的议题存在。

2.采取开放的态度.让孩子知道我们关心的事

对话的当下,我不会急着指责孩子的不是,而是采取轻松开放的态度,谈论孩子的状况,假若孩子抗议我说的事实,我也会让孩子有表达的机会,藉此让孩子知道我们重视的是什么。

3.善用说话的技巧.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

讨论的过程,我不会只说孩子不好的部分,而是采取劣势与优势的交替说明,最后再把话题聚焦在孩子的优势上,在话语的包装下,让孩子感受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记住自己的劣势,逐步引导孩子学习自省能力。

4.运用自我揭露.让孩子学习可以怎么做

引导的模式,我不会使用要求的口吻,而是运用自我揭露,描述自己的感受与可行的建议方法,增加孩子的思考判断机会,也许孩子当下不会接受,但我们要相信孩子都希望自己变好,私底下一定会偷偷练习,让自己改变。

※原文刊载于2021年01月号《妈妈宝宝》407期

※原文连结//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18136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妈妈宝宝怀孕生活网】//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妈妈宝宝mombaby》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报区

拥有更多的健康知识以及专题报导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