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从学生时代开始,就过着积欠一屁股「睡眠债」的生活,周间的时候每天平均睡不满6小时,而周休2日就一次给他睡个够,透过这种「截长补短」的方式勉强维持住睡眠的平衡;但德国心理学家就表示,长期过这种畸形的生活,人体会出现所谓「社会性时差」(social jet lag),生理时钟大乱将会严重冲击人体健康,甚至引发病态肥胖,不可不慎。(影片/取材自YouTube)
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11日报导,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 Universität)心理学权威Dr. Till Roennenberg表示,现代社会里鲜少有人的生理时钟可以完全配合外在的「社会性时钟」,在固定时间保持睡眠或清醒的状态,如大多数的人一定要依赖闹钟才能起床,或在作正事的时候昏昏欲睡欲振乏力等,这些都是「社会性时差」的具体呈现。以一个每天固定要在早晨7点起床的上班族为例,他体内的生理时钟可能需要到9点才能完全醒过来,因此这2个小时的睡眠债就会累积到周末一并偿还;当身体在短时间之内历经这种大幅度跨越时区的「睡眠震荡」,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毛病。
在他长期观察6万5千位德国民众的睡眠习惯后,发现「社会性时差」会造成慢性睡眠不足的现象,就算一次狂睡12小时还是觉得疲劳不堪;而当人体强忍着睡意工作,会倾向摄取一些不健康的饮食,新陈代谢速度也跟着变慢,两者的加乘的作用会让体重平均增加4.5公斤,如果「时差」越严重,肥胖的机率甚至比一般人整整多出3倍。此外,为了提振精神或强制入睡,患者会养成对咖啡、尼古丁、酒精等依赖,这对健康当然又是另一种伤害。
之前也有另一份报告显示,长期值大夜班的民众,生理时钟和社会性时钟的严重错置,体内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罹患第二类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的机率在短短几年内大增40%。Dr. Till Roennenberg认为,睡眠不足当然是个问题,但在他看来,养成固定的睡眠时间也一样重要,然而现代人生活紧凑,睡眠时间往往都要迁就自己的工作和社交生活,因此慢慢地将生理时钟和社会性时钟调整到一致的状态,才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