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患者发病早期会出现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例如可能反覆出现便秘和腹泻、性功能下降、解尿频繁、偶而出现尿失禁的症状;也有人有睡眠障碍的问题,夜里多次醒来而无法再次入睡、多梦浅眠等,但因为没有造成生活的影响,所以很少就医,因而错失早期治疗的机会。
药物可改善临床表现
甄瑞兴指出,药物可改善临床表现,若在药物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进行脑深层刺激手术改善症状增加存活率,患者通常可存活8至10年以上,维持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是治疗重点。
常用药物有(1)左多巴为多巴胺的前驱物,在人体内会转换成多巴胺且效果显着,但服用五年以上常会产生调药困难的运动并发症。近年国外有研发出左多巴缓释放剂型的新药,有效延缓因左多巴药物出现运动并发症;(2)多巴胺促效剂为疾病早期优先使用的药物,可减少因长久使用左多巴而造成运动并发症的风险。
甄瑞兴常跟家属解释:「留点药以后用」,越早使用大量多巴胺,易造成日后用药起不了作用,导致卧床,缩短寿命。例如左多巴胺最多会用到2000毫克,早期阶段尽可能先用500毫克以下,够用就好,不要期待患者吃完药后能去跑步,只要能正常生活自我照顾就够了,把多巴胺的药留到后面来用。
帕金森氏症不会直接导致死亡,随着罹病时间愈来愈久,脑部黑质细胞死亡数目愈多,药物治疗的效果就愈发不稳,患者到了后期卧床阶段,多半会因卧床后褥疮、尿道感染、败血症、肺炎感染并发而造成死亡。
20%患者出现梦游症状
有20%的患者出现梦游症状,有些人会在睡觉时挥动肢体,甚至大叫,称为「快速动眼期睡眠障碍」;根据研究也显示,曾有快速动眼期睡眠障碍者,未来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风险较高。
帕金森氏症的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毒物或蛋白质沉积、退化等因素有关。某些因素会产生类似帕金森氏症的症状,出现帕金森氏症候群,例如水脑症、脑中风、头部外伤、抗精神药物使用、农药、杀虫剂、除草剂、毒素(如锰、钾、铁、钙、镁过量、一氧化碳中毒等),若有疑似症状需立即就医。
甄瑞兴忆及30年前的患者,1984年7月煤山煤矿发生重大矿灾,造成103人死亡,22人受伤。当时有两个矿工被救出来时神志清醒,医师问诊也能清楚描述矿坑里的经过,但由于吸进过量一氧化碳,造成脑部神经纤维破坏,短短不到一个月,脑部断层显示退化,出现帕金森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