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9/25 下午 03:10:35

如何脱离痛苦情绪?心理师:将非理性信念转化为理论、现实、有益的想法是关键

(关键字: 情绪 , 理性 , 现实 , 痛苦 , 理论 , 有益

埃利斯认为,让人们内心痛苦的情绪是非理性信念,所以将非理性转化成理性最为重要。那么理性信念是什么呢?如前述所提,缺乏理论、现实、有益的想法就是非理性信念,反之只要符合这三个基准就是理性信念了。

在便利商店

工读生如果在客人进来时笑脸相迎就好;工读生如果能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就好;我若不毛毛躁躁的就好。

在饭店

若能让先到的人先入场为佳,但也可能不是;如果出错有道歉就好;可能也会有不懂我的人。

具体说来,从「必须」这个理所当然的想法,改为「想要……」、「如果……就好」的希望想法;将「全部」、「经常、总是」、「绝对」的极端想法,换成「可能会那样」、「可能不会那样」等较为弹性的想法;把对自己无益的想法,转化成对自己有益的想法。

就这样,佳妍修正了便利商店与饭店所经历的非理性信念,并与我在谘商时不断地练习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改为理性信念。但不论如何练习,一旦面对类似经验时,总会因为非理性信念而倍感辛苦,因为长久累积的信念很难马上改变。

佳妍也很清楚她的非理性信念,会使自己遇上破坏性结果,但这种长久以来的思考方式的确无法说改就改。就如同持续运动能产生肌肉一般,只要不断练习就能让自己熟练合理信念,幸好佳妍一点一滴产生了控制想法与情绪的能力,愤怒爆发的情况逐渐减少。

非理性信念会折磨自己与他人,因为该信念无法论理、也不具现实性,任谁都难以满足该基准,就算是家人或友人可以符合这一基准,自己也无法开心与享受,因为会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在别人无法做到的大部份情况下,会对自己或对方生气甚至是破口大骂,当这情况不断反覆时,就难以与人建立关系,还可能转变成忧郁状态。

对于理性信念而言,就会是截然不同的状况。当希望被满足时会开心,当不满足时就会伤心,只是伤心与忧郁不同,这是时间过去后能够自然克服的情绪,也不会被该情绪所淹没,而能接受自己与他人。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