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說「他人即地獄」。我認為應該是「缺乏他人即地獄」,尤其在困頓灰暗的日子裡。我承認我對於沙特說法的解讀過於粗淺,不過,我認為麻煩的同伴還是勝過孤單一人承受痛苦。
現代社會帶來疏離與孤寂,在許多方面,它都是一個匿名的、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有時,我們會不禁緬懷過去人際關係較緊密的小團體生活。但是法國哲學家尚—路克.南希(Jean-Luc Nancy)卻認為這種渴求(有時候也成為政治訴求)是錯誤的,這種和諧美好的生活從未存在過。
現代社會是由彼此差異性極大的眾多個人所組成,同一套標準不見得人人適用,而且這些差異恰恰是個人特色。渴求具備一個社會認同的小團體生活就是渴求封閉自己,我們無法以一個沒有個人差異的透明共居生活來解決現代社會的疏離。
在和他人產生連結的同時,你也開放自己。每一個個體都重要,因為他參與、創造了存在的意義。即使你因他人而存在,這一點也必須在一個「給予個人位置、好讓他人有權利」的社會中才能發生。
本文出自商周出版《當快樂成為負擔,不快樂就是你的權利》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