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肝癌患者高達8成有B型肝炎帶原,一項根據健保資料庫的最新研究顯示,B肝病毒引起的肝癌患者,術後若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可減少1/3復發機率,整體存活率也顯著提高。 詳全文 >
-
在基隆執教的楊校長,本身為B型肝炎帶原者,然而除了每年例行性的健檢,卻從未接受過B肝追蹤檢查,直到有次順道預約做了腹部超音波,才發現肝臟內竟有顆6.8公分的腫瘤,為了治療,只能無奈提前退休,… 詳全文 >
-
許多罹患肝癌患者,往往因年紀大,或是肝功能不佳,以致無法接受根除性的手術切除,只能接受支持性療法,但預後多半復原並不理想。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立偉表示,利用多極電燒,為1名70歲大的老… 詳全文 >
-
肝癌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部分醫師考量患者年紀較長,會捨棄開刀和栓塞治療,改以侵襲性較低的電燒療法,不過若患者同時患有心臟疾病,體內裝有心律調節器,可能於電燒過程中干擾心律器運作,造成心跳過慢… 詳全文 >
-
全世界常見的癌症,大約1/3是吃出來的!所以,可以說是「禍從口入」,有許多國外醫學研究發現,食物中的物質與癌症發展有關,包括食品添加物、烹調方式、食物的保存方法、環境污染物質與藥物殘留,都會… 詳全文 >
-
肝癌和肝硬化連續多年蟬連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榜首,平均每7名台灣人就有1人因此失去生命,故肝硬化和肝癌素有「國病」之稱。不過,國內研究團隊發現,利用一般生活問卷檢查和普通血液檢測GOT/GPT… 詳全文 >
-
「永不停歇的愛」生命教育公益紀錄片,是一位台大醫師罹患肝癌,到過世前還堅守醫療崗位七年的故事,10月12日(五)下午17:30將在羅東博愛醫院住院大樓五樓大禮堂播映,這是東部地區唯一一場,不… 詳全文 >
-
「就算要死,也要死在自己最愛的工作崗位上,人生才有意義」,醫師廖永祥因肝癌往生,台大醫院同事為緬懷其一生對醫療的奉獻,特舉辦「永不停歇的愛」公益紀錄片首映發表,即日起,將陸續在台北雙連教會、… 詳全文 >
-
「肝炎病毒」才是導致肝病,乃至於肝癌的主因,不過國民健康局最新的網路調查顯示,在可複選的情形下,超過9成民眾誤以為「熬夜」才是肝病主因,且3成已知有肝炎的民眾,卻因「身體沒有什麼症狀」而沒有… 詳全文 >
-
台中一位70歲的男性肝癌患者,癌細胞已發展到第3期末,肝腫瘤達7.5公分,不僅擠壓到心臟,若動用侵入性治療,隨時都有喪命的風險。但透過標靶藥物結合光子刀技術,讓這位肝癌患者重新燃起求生的希望… 詳全文 >
-
根據衛生署統計,每年有7千多人死於肝癌,許多人發現時已是肝癌末期,癌細胞已出現轉移,大多數已不適合開刀。碰到此情況,以前多半束手無策。但是,目前已經有利用電腦刀精準鎖定病灶,加以射殺,且依據… 詳全文 >
-
肝是沉默的器官!43歲的建築工人阿信,身材壯碩卻有酒精性肝硬化的病史,下班後喜歡與朋友小酌一番,2個月前開始感到下背痛,誤以為是太過勞累或長骨刺,經整脊的民俗治療無效後,轉往神經外科門診,進… 詳全文 >
-
由於慢性B、C型肝炎盛行高,肝病在台灣向來有「國病」的稱號,雖然自國內全面施行B肝疫苗接種後,因B肝造成的末期肝病或肝癌人數逐年減少,不過C肝發生率卻沒有下降,且其引發的肝癌致死率也反增超過… 詳全文 >
-
中研院研究團隊成功建立轉基因斑馬魚致癌模式,證實B型肝炎病毒X蛋白質與C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質共同表現時,可誘發肝纖維化與肝內膽道癌,將有助於肝內膽道癌形成機制的研究、早期診斷及治療。 詳全文 >
-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今12日歡慶18周年,現場替2名抗肝癌30年的患者孫培元、李聘慶生,年逾80歲的兩人呼籲民眾勇於接受篩檢與正統治療,也能像他們一樣不做「肝苦人」。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