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是靠「馬殺雞」舒緩筋骨痠痛嗎?基隆長庚醫院風濕免疫科吳詹永嬌主任提醒,關節僵硬和痠痛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常見症狀,若輕忽警訊而常常按摩,恐加重關節發炎不適,尤其是脆弱的頸椎,千萬不能亂按! … 詳全文 >
-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常出現在手指、手腕、手肘或膝蓋等關節處,患者經常疼痛到無法開門、騎車,甚至早上刷牙洗臉都成困難。彰化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留美萍表示,若未適當治療,異常的免疫系… 詳全文 >
-
關節疼痛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最明顯的症狀,但治療目標不只是止痛,更重要的是要調節免疫系統,改善患者體內發炎狀況。但台中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林亮宏發現,常有病人自覺不痛就減藥甚至停藥,導致病… 詳全文 >
-
乾癬雖不會致命,但是嚴重除了關節變形,出現「望遠鏡手」之外,還可能侵犯全身的器官,甚至導致不良於行,仰賴輪椅代步。高雄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曾涵琪表示,乾癬不可輕忽,因為約3成乾癬患者會導致… 詳全文 >
-
提到異位性皮膚炎,許多人常有「這只是一種皮膚病,簡單塗個藥就好了」、「細漢才會這樣,長大就不會了」等錯誤迷思。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賴柏如醫師表示,事實上,異位性皮膚炎不只是單純的「皮膚… 詳全文 >
-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比一般人的平均壽命少10歲左右,除了疾病本身的影響,也因免疫系統遭破壞,合併產生心血管疾病、三高、憂鬱症、氣喘或慢性肺病等,造成病患壽命減少。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 詳全文 >
-
一名38歲的女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害怕外界異樣眼光而不願治療,一直以來都是自行服用止痛藥、類固醇來強壓關節炎引起的不適。長期下來,不僅病情沒得到控制,手指關節攣縮變形日益嚴重,體重更大幅… 詳全文 >
-
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主任蘇銘堯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依照發炎分佈形態、侵犯腸壁程度,可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兩者症狀不一樣,前者為明顯的血便、腹瀉症狀,後者則以腹痛、腹瀉為主。 詳全文 >
-
僵直性脊椎炎發作時有多痛?大林慈濟為國內第一個獲得國家品質標章的免疫風濕病整合醫療照護中心,集檢驗、治療、教學、研究於一體,病人不必疲於奔命,單次門診就能獲得所有需要的醫療服務,大林慈濟醫院… 詳全文 >
-
一名50多歲的許姓家庭主婦,終日飽受全身關節疼痛之苦,經轉診至醫院後,才被確診是乾癬性關節炎。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黃文男醫師表示,許姓婦人可伸縮的變形手指是因乾癬性關節炎所造成的, 詳全文 >
-
頭皮嚴重脫皮、掉屑、紅腫,小心是頭皮乾癬在發怒!台北長庚醫院醫師黃毓惠表示,超過5成乾癬患者首次發作病灶出現在頭皮。國外研究顯示,頭皮乾癬的病灶「治療速度慢」、「成效差」正也是全球乾癬患者最… 詳全文 >
-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反覆發癢的慢性皮膚病,診斷標準包括皮膚癢、慢性且反覆發作,在四肢或特定部位出現皮疹等。臺北榮總皮膚部部主任張雲亭表示,根據研究成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中有34%~46%屬中重度… 詳全文 >
-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魏正宗主任強調,認真抗病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模範病友,一定知道達標治療,但臨床症狀達標只是第一步,更進一步、卻常被忽略的,是尋求體內免疫系統維持穩定的「免疫達標… 詳全文 >
-
亞東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張婷惠表示,隨著藥物發展——如免疫調節劑、生物製劑、小分子口服藥物等,已有效減少類固醇的用量,大部分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僅需極低劑量的類固醇,甚至有機會停用。 詳全文 >
-
隨著治療乾癬的藥物日新月異,臨床對於治療目標的期待提高,將目標從病灶範圍十個手掌大改為3個手掌以下,嘉義基督教醫院皮膚科黃鴻怡醫師說,有新的臨床試驗結果證實,生物製劑能讓患者的乾癬病灶改善,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