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9/3 上午 10:33:04

类风湿性关节炎别忽略“免疫达标”!

(關鍵字: 失智症 , 免疫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生物製劑 , 魏正宗

认真抗病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模范病友,一定知道达标治疗,但临床症状达标只是第一步,更进一步、却常被忽略的,是寻求体内免疫系统维持稳定的“免疫达标”。

由于体内长期处于慢性发炎及免疫失调状况,除了造成关节不可逆的破坏,类风湿性关节炎还会引发关节病变之外的并发症,像是心血管疾病、干燥症等,“中山附医的研究还发现,未来老年痴呆症机率也比较高。”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过敏免疫风湿科魏正宗主任强调,临床症状及抽血检测发炎指标都应达标,才能避免上述共病发生。

临床症状达标,是指病人的肿痛关节数目不超过1个;免疫达标则是抽血检测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cp)、血中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都要达到正常范围。是否“达标”——即达到低疾病活动度、疾病缓解目标,可透过DAS28计算公式来评估,魏正宗医生认为病友至少每3个月要算一次DAS28值并配合定期抽血检查,可上网搜寻计算程序或下载手机APP;他也建议善用健保署规画的“健康存折”,可查询个人就医数据、检验结果,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兼具医师及病友双重身分的魏正宗认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慢性病患者更要学习如何与疾病和平共存。但临床上总是有因为“担心副作用、自觉症状改善、怕麻烦”等各种理由而自动减药、停药的病人,“病人不遵从医嘱服药,是风湿科医生都会遇到的头痛问题。”魏正宗强调,风湿免疫疾病的药物治疗愈来愈进步,大部分的患者使用第一线免疫调节剂就能达到不错的疗效;必要时还有第二线的免疫标靶治疗——如生物制剂、小分子口服药,相较于传统的免疫制剂,副作用更少,疗效也更好。

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过敏免疫风湿科魏正宗主任。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魏正宗主任。

魏正宗表示:“药物选择愈多,愈能找到最适合的治疗。”例如生物制剂在台湾使用十年后,小分子口服药通过台湾健保给付,让患者有了“免打针”的方便新选择。

中山附医是台湾风湿免疫疾病新药试验经验最丰富的团队之一,目前就有5个类风湿性关炎新药试验在进行中。见证免疫标靶治疗的蓬勃发展,魏正宗鼓励患者留意新药发展,勇于接受治疗,“尤其是对现有治疗不满意,或受限于台湾健保制度无法通过生物制剂、小分子口服药的给付申请,不妨寻找参与新药试验的机会。”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