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減重,卻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嗎?有人嘗試過節食、運動甚至上網找偏方,但效果不彰、體重又容易反彈。為了幫助更多民眾擺脫「減重路上的孤單與困境」,讓減重更精準,新營醫院家醫科特設「專業減重門診」… 詳全文 >
-
根據國民健康署2020年的資料,台灣18歲以上成人過重與肥胖率高達50.3%;在25至39歲的年輕族群中,長期外食、久坐與壓力型生活方式,導致體脂肪偏高與代謝風險逐漸浮現。全台已有近1/4成… 詳全文 >
-
最近有1名當紅藝人因罹患血癌,曾經為了減重而採用168斷食減肥法,當時看到他的人覺得「瘦」的蠻不錯,但是也有人認為「怎麼瘦成好像看到骨架。」究竟採取168斷食減肥法人人適合嗎?體重下降的關鍵… 詳全文 >
-
肥胖不只是外觀問題,更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密切相關。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成年人過重與肥胖率高達五成,重度肥胖(BMI≥35)更是健康高風險族群,亟需專業醫療介入與生活型態的改變… 詳全文 >
-
臺大醫院自1994年開辦減肥班至今已超過30年,累積無數成功經驗。為讓無法親自參與課程的民眾也能受益,臺大醫院特別將多年課程精華整理成專書,內容涵蓋科學減重方法、飲食與運動建議、常見錯誤迷思… 詳全文 >
-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8-2022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台灣有高達50.8%的18歲以上成年人屬於過重或肥胖。有關減重存有不少迷思,像是有人以為夏天高溫容易流汗,就等於燃燒脂肪助減重;楊名權醫師… 詳全文 >
-
根據國健署定義,BMI大於等於24為過重,大於等於27則為肥胖。除BMI以外,成年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就要小心內臟脂肪過多的問題。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表示,多數人未將… 詳全文 >
-
坊間掀起一陣減重「針」有效的風潮,所指即GLP-1,俗稱「瘦瘦針」,但是,有些網友視為減重新法寶,但是,也有的人卻「無感」。台灣肥胖症防治衛教學會常務理事劉伯恩醫師表示,「瘦瘦針」最早其實不… 詳全文 >
-
減脂80%靠飲食、20%靠運動!根據體育署最新調查,台灣規律運動人口比例創下近十年來新高( 35.3% ),其中女性運動強度的增幅更高於男性。然而,受限於先天生理結構與荷爾蒙影響,即便飲食控… 詳全文 >
-
隨著夏季來臨,明些人為了想快速減重享瘦,於是詢問「瘦瘦針」輔助減重,以為打了瘦瘦針,就可以大吃大喝不怕胖?家庭醫學科專科李唐越醫師提醒,減重不應依賴短期計畫,而是需要調整生活;尤其「瘦瘦針」… 詳全文 >
-
減重不只靠西醫,中醫輔助減重嘛也通!為恭醫院中醫科主任王婕醫師表示,中醫減重講求「調整體質、平衡代謝」,依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提供減重策略。為恭醫院中醫減重門診備有InBody身體組成分析儀… 詳全文 >
-
暑假將至,小心青少年任意在網路訂購號稱能快速瘦身的「減肥餅乾」,長時間取代正餐,不僅減重不成功,還可能錯失成長關鍵期,影響發育!兒童內分泌暨減重專科醫師王律婷分享,兒童與青少年的體重管理,應… 詳全文 >
-
近期多家媒體報導「使用瘦瘦針的男性陰莖變長」,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這是真的嗎?泌尿科呂謹亨醫師表示,瘦瘦針近年成為全球熱門減重工具,不僅協助控制糖尿病,還能顯著降低體重,但是想探討此則新聞的… 詳全文 >
-
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台灣約有1千萬名成年人體重超標,相當於每2人就有1人過重。許多人嘗試各種減重方式,卻常常遇到「溜溜球效應」,體重不斷回彈。中醫大附醫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黃致錕院長… 詳全文 >
-
許多人為了減重多吃蔬菜,事實上,這樣還不夠,林雨薇營養師表示,飲食多攝取全穀及未精製雜糧聰明吃出完整營養,更是減重關鍵。全穀及未精製雜糧不但比白飯營養更多,尤其在穩定血糖、照顧腸胃,或是在減…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