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每年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數超過4千萬。這些病症是由基因、生理、環境和行為因素長期累積造成的。令人振奮的是,透過生活型態的調整,實際上可以降低這些風險。奇美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蔡岡廷表示,透過生… 詳全文 >
-
12月22日冬至即將來到,許多人會選擇在這天吃上一碗暖呼呼的湯圓,但是現在市售湯圓種類繁多,家中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要是不注意食用過量,可能隱藏健康危機。台北慈濟醫院營養科林書婷營養師提供以豆… 詳全文 >
-
冬天乾燥氣候,小心乾癬「大爆發」!皮膚科曾德朋醫師表示,全台灣大約有5萬名以上的乾癬患者。皮膚科曾德朋醫師表示,冬季病人接受日照的機會較少,幾乎所有的乾癬患者,都會有病情惡化的情形。有的患者… 詳全文 >
-
成人健康檢查 40檢了沒?慢性病是健康的無形殺手之一,民眾容易因為工作忙碌,而忽略它的存在,當發現身體有異狀時,健康已亮起了警燈。依據國民健康署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 詳全文 >
-
後疫情時代仍然可以維持零接觸診療,透過「遠距診療」服務,只要透過手機APP,在家也能完成線上掛號與視訊看診。尤其因應高齡長照跟慢性病的醫療需求,透過5G遠距診療,能提升醫療可近性。國發會示警… 詳全文 >
-
國人最常見的三種慢性疾病包含: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統稱為「三高」 。「三高」是一種慢性病,如無次發因素影響或患者年齡較小,一但罹病通常為不可逆狀態。由於慢性病的特性,嚴格的控制三高可以有… 詳全文 >
-
慢性病患者在防疫同時,仍應維持正常飲食習慣與定期運動習慣,如針對用藥方式、疾病衛教方面有不了解的地方,可透過數位衛教APP/LINE@「健康好夥伴」即時找到答案,避免至醫院、藥局詢問時會面臨… 詳全文 >
-
隨著醫療及照護品質提升,當全癌症5年存活率突破六成,癌症逐漸成為慢性病的同時,也代表有更多病友必須與癌症長期共存。研究指出,近50%癌症患者有心理情緒困擾,其中三分之二是以憂鬱情緒為主的適應… 詳全文 >
-
今天死亡個案也有1例有冒冷汗,跟盜汗差別是什麼?這2例死亡比較特別,沒有慢性病,有打過3劑疫苗,這樣死亡是與BA.5有關連性嗎?指揮中心羅一鈞醫療應變組副組長表示,冒冷汗的這1位20多歲女性… 詳全文 >
-
慢性病除了「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還有「一低」低骨密。骨質密度過低,表示有骨質疏鬆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骨質疏鬆是僅次於心臟病的全球第二大慢性病。成大醫院骨科部病房主任、關節中… 詳全文 >
-
依據國民健康署109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以上接受成人健康檢查服務的民眾,超過3成7檢查出有代謝症候群,約71萬人面臨三高等慢性病的發生危機,更顯現出代謝症候群早期管理的重要性。… 詳全文 >
-
兒童染疫可能發生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但MIS-A(成人多重系統發炎症)患者也疑似在國內現蹤,引起外界關注。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目前收治2例疑似MIS-A的成人… 詳全文 >
-
肥胖已經是全球不容忽視的首要健康問題之一,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也攜手台灣肥胖醫學會呼籲,肥胖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慢性病,且與台灣十大死因多達八項具有關聯、更是新冠肺炎染疫重症的風險因子。台灣… 詳全文 >
-
肥胖是一種慢性病!肥胖已經是全球不容忽視的首要健康問題之一,世界肥胖聯盟估計全球有8億人有肥胖症。國民健康署提醒,肥胖不只會造成體能衰退,還可能會導致各種心血管和代謝等疾病。2020年國人十… 詳全文 >
-
春節即將到來,圍爐團聚少不了大魚大肉、各種好料,今年春節長達九天,這樣吃下去熱量一定爆表,猜猜看,哪一道年菜熱量最高?別再誤會佛跳牆了!年菜怎麼吃才可以享受美食又不變胖?拒絕年後幸福肥?別擔…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