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學會了解分類法,就可以輕鬆避免踩到超加工食品的地雷喔!食物分類法的四種類別,依序為:未加工和微加工食品組、加工烹飪原料、加工食品以及超加工食品。 詳全文 >
-
指揮中心今5日指出,截至目前約有280萬人尚未接種任一劑COVID-19疫苗,其中65歲以上長者約53萬人,佔未接種疫苗者將近19%。指揮中心特別整理「長輩接種Covid-19疫苗大哉問5大… 詳全文 >
-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呼籲重視肥胖對健康的危害。研究證實,當肥胖者減少5%以上體重(如成人90公斤,減少5公斤),就可以為健康帶來許多益處,高血壓、糖尿病等與肥胖相關疾病… 詳全文 >
-
近日媒體報導47歲台語歌手葉勝欽於2年前發現罹患骨髓癌,今年3月病逝,讓許多親友及粉絲都相當震驚。衛福部南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筠方醫師表示,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相當常見,容易被誤會是其他慢性… 詳全文 >
-
端午節快到了,目前正值防疫期間,端午吃粽子仍然不可少,但是吃粽子要健康不要「重」!粽子吃過量害怕發生體重暴增、慢性疾病惡化,以及消化不良等問題。營養師柯曉彤分享端午「3+4」要訣,「網購食安… 詳全文 >
-
從5月11日至7月4日,本土病例已有13600多例確診個案,並已經有675例死亡。針對這一波本土死亡個案與使用雙價單株抗體治療個案分析,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特別向外界說明。張上淳專家諮詢小… 詳全文 >
-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確診死亡者,大多有慢性疾病、心血管問題及年紀較大,自身免疫力較差,短短兩天就出現發燒、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造成食慾不振、身體營養越來越少的惡性循環。尤偉銘營養師… 詳全文 >
-
亞東醫院今18日証實,院內出現1名確診者死亡個案,是9位確診個案之一,但並非指標個案,該個案係屬高齡(86歲)且有多重慢性疾病。 詳全文 >
-
108年臺北市十大死因結果出爐!其中慢性疾病囊括7項,每100人中約有63.0人死於慢性疾病,惡性腫瘤則續居首席,而十大死因排名順序與上(107)年相較完全一致。至於十大癌症死因中,仍以肺癌… 詳全文 >
-
「醫生,糖尿病控制好可以停藥嗎?」這是很多被診斷有糖尿病不久、用藥後血糖比較穩定的病人常問我的問題。有些病人甚至認為自己的身體沒有任何不舒服,就自行停藥。可惜,到了三個月回診抽血才發現自己的… 詳全文 >
-
天氣冷颼颼,小心血壓飆!中醫師沙政平指出,高血壓是現代文明病,許多中藥材對穩定血壓有幫助,藉由日常生活中的茶飲和藥膳,降血壓也可以輕鬆簡單DIY。建議飲食除要清淡外,平日可喝「決明子荷葉菊花… 詳全文 >
-
對於小孩或年輕人來說,生病後被認為是可復原的,常見的疾病例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抑或肺炎。這些急性病發生的很快,一般來說是導因於病毒或細菌感染,經過疾病應有的恢復過程或有效的藥物治療後往往可以… 詳全文 >
-
兒時肥胖不是福!漫長暑假即將展開,兒童在暑假期間,飲食容易失控,肥胖問題再度引起關切。亞東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林裕誠指出,在台灣每3名兒童中,就有1名兒童體重過重,盛行率居亞洲之冠;事實上… 詳全文 >
-
物理治療師孫偉傑表示,要保護腰椎,首先要避免久坐,覺得腰部酸痛了,就趕緊起來走走,伸個懶腰,緩解了再繼續工作。座椅最好帶靠背,或者在後面放個小靠枕,使之能夠稍稍頂住腰部,這樣可保持腰部平直,… 詳全文 >
-
登革熱何時能降溫?本周死亡病例再增12人,累計死亡人數已達141人,全台確診人數也突破3萬例!登革熱全國本土病例,累計入夏以來已達到3萬298例,其中高雄市昨3日新增301例,再創單日新高,…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