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症狀】認知功能障礙 詳全文 >
-
台灣市面上出現許多聲稱能改善失智症狀的燈光產品,這其中備受關注的是,「40赫茲頻率的光照,是否有延緩大腦退化的效果」,但研究證據的累積目前仍是進行式。有部分的動物實驗與初期人體研究,指出40… 詳全文 >
-
雖然多數人認為失智是「無法預防」的老化結果,但從功能醫學來看,有一部分失智風險,是可以透過檢測與生活調整提早發現並介入的。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醫師指出,其中,一個備受關注的指標… 詳全文 >
-
糖尿病前期竟讓失智風險!不要輕忽以為血糖偏高,尚未被診斷為糖尿病,就可以不在意,減重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表示,研究顯示,僅是處在糖尿病前期,罹患血管性失智症 (VD) 的風險,就比血糖正常者高… 詳全文 >
-
臺灣失智人口突破35萬人,其中七成為阿茲海默症患者。隨著疾病日益高齡化、年輕化,如何延緩退化、維持生活品質成為重要課題。衛福部已核准兩款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的創新針劑「樂意保」與「欣智樂」,正… 詳全文 >
-
你以為「皮蛇」只是皮膚病?小心它可能讓你痛苦不堪,甚至與失智有關係。安南醫院神經內科杜宜憲醫師表示,近年頂尖醫學期刊陸續發表研究,帶狀疱疹疫苗的效果遠不只「止於皮膚」。2025年4月初,刊登… 詳全文 >
-
儘管政府自1990年起推動喘息服務政策,符合資格的約有60萬人,但實際使用長照2.0喘息服務的卻僅約14萬人,使用率僅23%,顯示多數照顧者仍無法獲得適當喘息機會。有鑑於此,慈善基金會推動「… 詳全文 >
-
空氣污染除了與肺癌密切相關外,近年研究更發現可能影響大腦健康,甚至增加失智風險。陽明交大針對台灣社區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改善空氣品質與老年人注意力提升及大腦白質完整性密切相關,替空氣污染與腦… 詳全文 >
-
台灣在今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的轉變不僅帶來多重慢性病、失智症及憂鬱等長者健康相關的公共衛生挑戰,也可能衝擊每一個家庭。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牙醫學院特聘教授許明倫呼籲:「維持口腔健康是緩… 詳全文 >
-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會提高死亡率,還有可能造成失智、中風、心肌梗塞等嚴重疾病。根據一項居家睡眠檢測數據顯示,超過六成受測民眾為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該疾病的預防和診治已成為民眾重要課題。臺… 詳全文 >
-
根據2024年10月刊登於《神經學》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中年人未能好好管控血壓、血糖和膽固醇等風險因素,以及欠缺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運動、飲食和睡眠等,未來罹患中風、失智或憂鬱的風險較高。… 詳全文 >
-
腦脊髓液對中樞神經系統達到緩衝和支撐的作用,能協同調節顱內壓力、促進腦血流量的恆定,參與腦和脊髓神經的代謝等,所以是腦內的重要成份之一。當受到了破壞,例如:分泌過多、吸收不良或循環通道阻塞,… 詳全文 >
-
肥胖人人敬而遠之,除了身形發胖顯得不好看,肥胖所導致的三高疾病,更是健康殺手。而隨著年齡增長,代謝率降低,中年發福更是成為許多人的夢魘,但是要小心,英國牛津大學最新研究指出,若在30世代發福… 詳全文 >
-
全球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有研究發現「地中海飲食」能夠預防失智,主因於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義大利、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環地中海國家的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較低,故當地營養學家便針對這些地區居民… 詳全文 >
-
不少民眾發現家中長輩步態不穩、記憶變差、尿失禁,往往以為是正常老化或失智。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神經內科陳彥秀醫師特別提醒這可能是「正常壓力性水腦症」,水腦症可見於任何年紀,但以長者最為常見,…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