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的「上火」就是西醫的「發炎」?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中醫裡的「上火」與西醫所講的「發炎」(inflammation),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1 文字涵義:從字面上來看,漢字的「炎」字是「火上… 詳全文 >
-
我們吃的食物會影響體內器官的化學成分,我們的基因通過與這些化學成分交流以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如果我們吃的東西與我們的基因不合,基因就無法正確、有效地執行它本該執行的功能,這就觸碰了生病的模式… 詳全文 >
-
秋季飲食宜解憂立秋後,天氣變得涼爽怡人的同時也開始變得比較乾燥,再加上不穩定的氣溫,給人的身心帶來了一定影響。另外,由於這個季節落葉紛飛,花木凋謝,一些人,特別是中老年人往往會產生一種淒涼、… 詳全文 >
-
1. 心胃有火熱:會使人常於睡夢中咬牙,口渴思冷飲、消穀善飢、嘔吐嘈雜或食入即吐、口臭、舌苔黃而少津,脈滑數。2. 體內有蛔蟲:出現咬牙,多見於小兒,常於夜間發作。睡中咬牙、貪食,有嗜異怪癖… 詳全文 >
-
母乳中含有嬰兒所需的一切營養成分,是珍貴的寶物。母乳是最適合嬰兒的營養來源。因為母乳中所含的蛋白質跟牛乳等等相比,不但對嬰兒來說更容易消化、吸收,而且也不會引發過敏。此外,母乳中還含有豐富的… 詳全文 >
-
耳內流膿,是指耳內流出膿液,其色或黃或青,其質或稠或稀。對本症記載首見於《諸病源候論》,本書中稱之為「聤耳」。明代王肯堂《雜病準繩》中說:「曰聤耳亦曰耳濕,常出黃膿;有風耳毒,常出紅膿;有纏… 詳全文 >
-
臉部抽搐 肝氣抑鬱/脈絡受阻臉部抽搐,是指眼瞼、嘴角及臉頰肌肉的抽搐,通常僅出現於一側。臉部抽搐,大多與情志因素有關,女性多於男性。根據經絡走向,手足六陽經脈都在臉部匯聚,所以有「臉為諸陽之… 詳全文 >
-
臉部浮腫,是指臉部虛浮而腫大,但按之應手而起。《古今醫統‧臉部門》中以臉浮為脾肺虛證,因脾傷勞役、飲食失節、水土不調、脾氣輸散不常、肺氣傳布失度所致。若頭臉部浮腫,目下如臥蠶狀,按之凹陷者,… 詳全文 >
-
頭皮屑,是指頭皮表面落下來的碎屑,是頭皮新陳代謝的產物,中醫學稱之為「頭皮糠疹」、「頭部脂漏症」。頭皮屑多和頭皮癢的現象一樣司空見慣,甚至很少有人把它當一回事。但頭皮屑太多會影響人的美觀,往… 詳全文 >
-
肝腎虧損:會引起頭髮由花白逐漸至全部變白,有的甚至稀疏脫落。患者常出現頭暈眼花、耳鳴重聽、腰膝痠軟、夜尿頻數、舌質淡紅、脈沉而細弱等症狀。2. 營血虛熱:會引起頭髮多呈花白,頭皮有較多白屑脫… 詳全文 >
-
眼睛發紅,是指雙眼(或一眼)白睛紅赤。在《黃帝內經》和《傷寒論》中均稱「目赤」。其後歷代醫家,根據目赤的病因、病症等不同特點,分別又有「暴風客熱」、「天行赤眼」、「赤痛如邪」、「大小眦紅」等… 詳全文 >
-
兩眼無神,是指兩眼神光不足。輕者自覺視物無力、眼皮痠困;重者形羸色敗、昏不知人。《審視瑤函‧目為至寶論》中說:「神光者,謂目中自然能視之精華也。夫神光原於命門、通於膽,發於心,皆火之用事。」 詳全文 >
-
舌上出現裂紋,其形狀有橫形、縱形、人字形、川字形、井字形等,均稱為「舌裂」。唐朝孫思邈又稱之為「舌破」。如《千金方‧心臟脈論》中說:「臟實……肉熱口開舌破。」從臨床觀察來看,舌裂一般都主熱證… 詳全文 >
-
1 風寒侵入皮表引起舌苔白:風寒之邪外襲肌表,由皮毛而入,邪犯太陽膀胱經,寒為陰邪,易傷陽氣,所以《辨舌指南》中稱:「舌無苔而潤,或微白薄者,風寒也,外症必惡寒、發燒。」2 寒濕侵襲皮表引起… 詳全文 >
-
頸項肌肉僵直,是指頸部連及背部筋脈肌肉僵直,不能前俯後仰或左右運動。在古代醫學文獻中,對這一症狀的敘述較多。《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諸痙項強,皆屬於濕。」《傷寒論》中則有「項背僵直」、「…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