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維生素D,不只有助預防骨鬆症!事實上,近期研究更發現,適度補充維生素D,更有調控胰島素分泌,降低糖尿病患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胰島素阻抗問題;以及調解免疫功能、避免慢性發炎等8大健康好處!… 詳全文 >
-
一台號稱「最有溫度」的乳癌衛教機器人,不但能進行患者一對一衛教,還可讓患者了解乳癌衛教資訊,以及指導患者做乳癌術後復健運動,這樣聰明又有溫度的乳癌衛教師機器人Pepper,已經正式在臺北榮總… 詳全文 >
-
罹患乳癌,臨床多會建議手術切除,然而,對於年紀大、身體虛弱和同時患有失智或慢性病的患者來說,手術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勢必更大,在此情況下,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控制住癌細胞呢?彰化基督教醫院乳房中心副… 詳全文 >
-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內科部血液與腫瘤內科主治醫師陳鵬宇指出,在HER2陽性乳癌患者中,約有五成轉移至腦部,神經學表現為走路不穩、平衡感變差,有些則合併頭痛,以及情緒起伏變化太大。 詳全文 >
-
乳癌長年威脅婦女健康,每年新增人數破萬,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為了防治乳癌,目前政府針對45至69歲婦女,提供每2年1次的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然而,最近坊間又流傳「30歲以上的婦女可以用乳房… 詳全文 >
-
三軍總醫院腫瘤科主任戴明燊指出,台灣每年新增一萬多名乳癌患者,其中約3000名癌友屬於HER2陽性乳癌,年紀相對較輕,因HER2基因過度表現,以致容易復發或轉移。 詳全文 >
-
乳癌已經有良好療效的標靶藥物搭配化學治療,根據台灣乳房腫瘤手術暨重建醫學會理事長陳訓徹一份本土15年早期HER2陽性乳癌患者長期追蹤調查發現,證實標靶藥物對於淋巴結未轉移早期HER2陽性患者… 詳全文 >
-
婦女乳房篩檢門診中,常碰到因乳頭有分泌物而就醫的女性,佳里奇美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曾建仁指出,造成乳頭出現分泌物原因很多,若是有乳頭流血,就要小心可能是乳癌前兆。因此,提醒婦女自我篩檢乳癌,… 詳全文 >
-
臨床發現,乳癌的死因有高達9成與復發轉移相關,且乳癌即使早期診斷治療,未來10年內仍有高達3成患者將面臨復發轉移問題。因此,如何避免乳癌復發,或於乳癌復發轉移時,提供患者更好的治療方式及抗癌… 詳全文 >
-
現年45歲僑居南非的鄭小姐,於104年耶誕節時,發現乳房突出幾顆紅點,經確診罹患乳癌。但由於內心的恐慌,使其一開始便選擇逃避治療,不僅體重從58公斤驟降至40公斤,癌細胞更轉移到肺臟、肝臟及… 詳全文 >
-
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庫統計分析發現,民國85至103年十大好發癌症,女性乳癌在19年間發生率成長超過1倍之多,103年的年齡標準化發生率已高達每10萬人口70.7人。因此,養成定期進行乳房檢… 詳全文 >
-
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最新研究發現,體重過重,肥胖和久坐的生活型態,已被證實會增加停經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因此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黃振僑指建議,婦女應適度控制體重,進行… 詳全文 >
-
乳癌不可怕,透過精準治療,不但存活期可延長,患者生活品質也大為改善。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沈陳石銘醫師表示,尤其,晚期乳癌HER2陰性第一線標靶藥物已經核准後,可說是目前乳癌精準治療已經全部到… 詳全文 >
-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和台灣癌症基金會在今106年共同推動的婦癌篩檢活動統計,赫然發現短短3月,乳癌篩檢出的疑陽比率達11.5%,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呼籲符合免費篩檢條件且還沒進行檢查的… 詳全文 >
-
乳癌是影響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調查發現,國內35歲以下「年輕型」乳癌患者,具有高復發、高轉移,及高死亡「三高風險」。恩主公醫院外科部副主任劉曉東提醒,早期發現與治療是對抗癌症必要條件,可利用…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