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頸椎椎間盤破裂小心罹患罕見的急性脊髓病變:布朗-斯奎爾德症候群!患者可能出現無法握物、肢體麻木或感覺缺失的情况。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謝政達主任指出,目前透過適當的手術方式,包括椎間盤切除術和… 詳全文 >
-
第一型神經纖維瘤 (NF1) 發生率為1/3000,半數源自家族遺傳,半數是自身基因突變。也可能長出叢狀神經纖維瘤。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林光麟理事長提醒,有症狀的患者相較於無症狀叢狀神經纖維瘤… 詳全文 >
-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漸進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患者的記憶、認知能力及日常生活。為恭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盧韻如表示,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是利用磁場刺激大腦特定區域的治療方法,在改善阿茲… 詳全文 >
-
高壓族群當心,壓力恐成帶狀疱疹誘發主因!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新光醫院感染科黃建賢醫師表示,根據國外研究,以感知壓力量表(PSS)調查發現,中度壓力者罹患帶狀疱疹的機率恐增加14%。帶狀疱疹… 詳全文 >
-
病毒感染不可輕忽!新冠肺炎目前雖然已經調降防疫等級,但其起因為病毒感染,因此對人體造成的後遺症仍不可輕忽。宜蘭一名婦人去年感染新冠,在輕症自癒後卻出現慢性頭痛後遺症,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內科吳旻… 詳全文 >
-
聽力損失恐加重高齡化失智問題!根據研究,聽力損失是引發失智症的重要原因之一,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隨人口老化速度加快,聽力健康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與失智症風險息息相關,而早期檢測與… 詳全文 >
-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一種單一SMN1基因變異導致神經肌肉運動功能退化的體隱性遺傳罕見疾病,患者會因運動神經元持續進行性退化,影響坐立、行走、說話與吞嚥功能,嚴重甚至無法自主呼吸而死亡… 詳全文 >
-
自閉症治療露曙光!林口長庚醫院最新使用Theta叢集性經顱磁刺激術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每週2次、連續8週,證實可顯著提升自閉者社交認知功能,且治療效果可維持4週。這項發現也為自閉症治療帶來曙… 詳全文 >
-
根據台灣腦中風學會資料,台灣中風發生率,在36歲以上人口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三,若以台灣地區36歲以上人口數接近1,000萬,每年的腦中風初次發生數約為3萬人,腦中風可能留下多種後遺症。事實上… 詳全文 >
-
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修復科郭昭宏醫師表示,輕量化無標記動作捕捉這項系統技術在動作分析和醫療領域展現出極高的潛力。它能夠優化健康運動員的訓練,提升表現;為運動傷害患者量身定制復健計畫,加速…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