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福部已核准兩款阿兹海默型失智症治療用藥,此類單株抗體藥物能清除腦中致病的類澱粉蛋白斑塊;臨床顯示,用藥18個月可延緩約5至7個月的認知功能退化,約等於減緩病程3成左右的惡化速度,為病人帶來… 詳全文 >
-
臨床上發現顏面神經麻痺的患者年齡層越來越低,是什麼原因造成年輕族群也發生面部神經受損的疾病?中醫治療是否能扮演關鍵救援角色?周大翔中醫師表示,中醫治療顏面神經麻痺有黃金期,病發後越早介入治療… 詳全文 >
-
腦中風不僅影響肢體功能,吞嚥困難(Dysphagia)更是常見的後遺症,嚴重影響病人生活品質,若導致吸入性肺炎,造成家庭與醫療系統沉重負擔。奇美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暨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謝孟倉表示… 詳全文 >
-
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光田醫院神經醫學部部長楊鈞百醫師指出,偏頭痛並非一般頭痛,而是一種需要精準治療的神經系統疾病。許多國人仍存有「依賴止痛藥即可」的迷思,但事實上,「預防性治療已是偏頭痛的新… 詳全文 >
-
肌肉痙攣常見於腦中風、腦外傷、腦性麻痺或脊髓損傷患者,不僅讓復健進展受阻,也使日常生活與照護變得困難。如今隨著醫療進步,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楊翠芬副教授指出,臨床已經有「脊髓內輸注幫浦療法」,… 詳全文 >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顯示,失智症是目前全球第七大死因之一,不僅導致高度失能與依賴,也是造成老年人口殘障與生命質量下降的主因 。適逢台南市熱蘭遮失智症協會成立20週年,推出「記憶熱… 詳全文 >
-
隨著台灣逐步進入高齡化社會,失智症人口正快速增加,對家庭、社區及醫療體系帶來龐大的衝擊與挑戰。根據衛生福利部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的「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全國65歲以上長者失智… 詳全文 >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ADHD)常被誤解為單純的「好動」或「不聽話」,其實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影響腦部的功能。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嵩濤指出,「ADHD 孩子的治療,是醫學、教育、家… 詳全文 >
-
家中年長者走路時出現單腳持續抖動、無力感要提高警覺,小心可能是「非典型中風症狀」!衛福部豐原醫院神經內科洪朝賢醫師表示,單側肢體不自主抖動的表現,常讓人聯想到帕金森氏症、甲狀腺亢進,較少將其… 詳全文 >
-
隨著社會高齡化,台灣失智症人口也不斷攀升,其中以退化型的阿兹海默症居多;而低於65歲發病的年輕型失智症比例也不容小覷。羅東博愛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主任劉競雄醫師指出,年輕型失智症患者除記憶障… 詳全文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