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量少、受同侪排挤 胖童身心压力难负荷
儿童心智科医生吴佑佑表示,虽然此研究对于体态与抑郁症的关系尚未有明确的结论,但仍可以从中推敲出肥胖基因与情绪可能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另外,肥胖的孩子相对运动量可能较不足,影响脑内啡、多巴胺等与情绪相关的内分泌,以及肥胖的孩子较容易被取笑,人际互动相对较差,易造成自尊及自我价值感低弱,都足以显示“体胖并不会让人心宽”。
台湾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表示,儿童时期过重现象除遗传基因影响、久坐使用计算机或打电玩、因生活型态或各项交通的便利性大幅减少身体活动量之外,也常因隔代教养的过程,传统长辈“孩子养胖,就是养的好”、“孩子不能瘦,要多吃”的旧观念,造成孩子体态肥胖。
吃饭时周围的人易提供较多分量予肥胖者,使过胖的孩子通常会有较多的食物来源,自然增加吃多的机会。而在人际互动上可能因肥胖受他人嘲讽与霸凌,使孩子处于低自尊、沮丧,甚至自暴自弃以食物来当作安慰。
让孩子远离肥胖和抑郁 正确食育+鼓励运动
对此,叶雅馨建议家人给予正向支持力量,鼓励孩子多运动及调整饮食习惯。如果已是过重体态者,当有心情沮丧、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开始不断大量找食物吃等现象时,就要用情绪筛检量表检视自己是否压力过大,且不要挑选有许多压力的时候减重。当同时面对各种压力,例如:交报告、重要大考,减重容易失败。

眼睛動刀心驚驚!白內障手術前該跟醫師討論的3件事是…
甲亢族注意!惡化成「甲狀腺風暴」,奪命率達9成!
先生外遇了…專家解析為什麼女人總是為難女人!
少子化衝擊,血液存量面臨挑戰!新版「捐血者健康標準」擴大捐血族群
今年流感病毒株大魔王是誰?什麼是流感三部曲?「流感重症OUT!」衛教開跑
糖胖症僅控糖減重還不夠,器官保護不可少!「診間4問」啟動心腎體重全面保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