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26歲的賴小姐,在9年前因為和男友分手,一度感到非常悲傷,偶然間發生暈厥,接著開始出現手麻無知覺,因而頻頻打翻飲料、寫字掉筆等,她以為是失戀壓力症候群,經就醫檢查竟是罹患罕見的「多發性硬化症」。 (影音/攝影黃志文)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免疫系統的疾病,好發於20-40歲,以女性較多,根據101年7月衛生署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證明有效領證統計表,全台灣約有1117位病友。由於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類型眾多,有「千面女郎」的稱號,且常常在發作後症狀減緩,易讓患者誤以為沒事。
症狀視其所影響的神經組織而定,患者可能出現視力受損(視神經病變)、肢體無力、平衡失調、行動不便、麻木、感覺異常、口齒不清、暈眩、大小便機能失調等症狀,這些症狀因人而異,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這些症狀可能會減輕或消失,消失後也可能再發作。
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巫錫霖表示,有關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方式包含免疫調節劑、類固醇、干擾素,又以施打干擾素最為普遍。一般使用傳統干擾素注射,但是患者往往擔心出現感冒症狀如發高燒等副作用,因而中斷治療。有研究發現,有近3成在治療後半年中斷或放棄治療,可能造成疾病復發。
為了提供多發性硬化症病友更多治療選擇,健保局自9月起給付口服免疫調節療法新藥,口服新藥可使患者年復發率降低5成,治療也更便利。口服新藥可使年度復發率顯著降低52%。相較於干擾素一週需施打3次,每日口服1粒的方式也是病患較為方便的治療選擇。
不過,在第一次使用口服免疫調節療法新藥也需要注意是否會出現緩脈或心律不整的症狀,至少要觀察6小時。
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建議積極接受治療與復健,而且要保持平和樂觀的態度,以及注意日常生活飲食,這樣能容易獲得症狀改善,患者才有機會回到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