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5/28 下午 03:50:30

高齡罹患飛蛇 好發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關鍵字: 帶狀皰疹 ,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 邱律諳

帶狀皰疹在民間俗稱「皮蛇」或「飛蛇」,是由一種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的疾病,這種病毒稱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病毒潛伏在脊椎的神經節中,伺機而動,一旦宿主因熬夜、壓力、過度勞累,或疾病等因素引起免疫力下降,病毒便會沿著神經跑到皮膚上,進而發病而引起帶狀皰疹。而年紀越大的人一旦得到帶狀皰疹,就越容易罹患「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必需加以治療。

台南市立醫院神經內科邱律諳醫師表示,人感染水痘病毒會長水痘,病毒並未完全消失藏在神經節裡,當免疫力下降時就會誘發帶狀皰疹,其所影響的範圍最常見於頸胸椎神經和臉部三叉神經皮節處,且大多是單側,雙側帶狀皰疹較罕見。好發部位會沿著神經節長出皰疹,胸部、腰部、手掌心、肢體單側、臉都有可能。

罹患帶狀皰疹的患者疼痛現象若在紅疹或水泡消失後仍持續1至3個月以上,確實會令患者感到強烈且難以忍受的疼痛,病人常形容是電擊、刀割、針刺、火燒般的異常感覺,生活和睡眠品質因而大受影響,而這種現象就稱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帶狀皰疹是否會演變成「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往往需視臨床嚴重程度和年紀而定。一般而言,60歲以下的病人只有少於2%的病人可能得到「帶狀皰疹後神經痛」;60至69歲者為6.9%;而70歲以上的病人則有18.5%患有此神經痛。年紀越大的人一旦得到帶狀皰疹,就越容易罹患「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且疼痛持續的時間也會越長。

邱律諳醫師表示,緩解「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疼痛的藥物有抗癲癇藥物(Neurontin、Pregabalin)、三環抗憂鬱劑(Amitriptyline)、類鴉片止痛劑、局部麻醉劑(Lidocaine)貼片、辣椒素(capsaicin)貼片等。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上述藥物後,約30至60%的病人的疼痛可獲得緩解。若單用一種藥物療效不佳,臨床醫師可能會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進行治療。由於各類藥物互有長短,如何選用藥物、劑量如何調整、可能發生何種副作用,都需要醫病雙方充分的溝通。

台南市立醫院神經內科邱律諳醫師表示,年紀越大的人一旦得到帶狀皰疹,就越容易罹患「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圖片提供/台南市立醫院)
台南市立醫院神經內科邱律諳醫師表示,年紀越大的人一旦得到帶狀皰疹,就越容易罹患「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圖片提供/台南市立醫院)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