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谈异位性皮肤炎分3类型 对症调理助改善
谢旭东中医师指出,中医在临床上处理异位性皮肤炎,主要将其分为3大证型,并讲究对症处理。而3大证型根据成因的不同,分别为与外在后天环境诱发有关,处于急性期的风热型、湿热型;以及和内在先天本质有关的脾虚型。且根据患者体质、证型的不同,在临床表征、治疗调理方针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风热型
临床表征:患者皮表往往会出现大面积红色丘疹,且搔痒感更像风一样在全身到处流窜,让人忍不住搔抓。此外,更常会伴随有口干舌燥、大便干硬、小便偏黄等症状。
调理方向:风热型多属于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在急性期常见的症状,由于此类患者属于外在风邪入侵,导致皮肤敏感、发痒。所以调理上会以消风散为主,来帮助民众疏风、清热、止痒。
★湿热型
临床表征:皮肤常会出现水泡状的突起物,甚至破裂出现渗液、产生脓疱、黄色痂皮,且四肢、关节弯曲处容易肿胀,排便偏黏稠。
调理方向:针对这类皮肤发炎厉害,且体内湿热较多的朋友,建议可以用龙胆泻肝汤来调理,以帮助清利湿热、降低发炎反应持续产生。
★脾虚型
临床表征:患者皮肤颜色多偏暗沉、灰白,有色素沉淀的情形,且皮肤角质层肥厚、触感较粗糙、容易脱屑;搔痒感则较轻、以干痒为主。除了皮肤上的问题外,粪便往往也偏软、较稀溏。
调理方向:以脾虚型体质表现的患者,其异位性皮肤炎症状多处于慢性期,所以反应出来的会是先天的脾虚状态。此时中医治疗就以治本、巩固脾气为主,建议可用蔘苓白朮散,针对病友的脾胃气虚问题加以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