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生活优渥饮食富足,不仅成年人开始面临肥胖的问题,连校园里都可以看到一堆「小胖弟、小胖妹」,让人不禁为我们下一代的健康捏一把冷汗。近来有研究发现,幼年肥胖除了跟饮食生活习惯大有关系,也跟体内某几组基因上的变异有关,换言之,有些孩子真的天生就容易「胖嘟嘟」。
美国《时代杂志》(Time Magazine)最新报导指出,费城儿童医院的应用基因学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Genomics)分析14份相关研究报告,检视来自美加澳以及欧陆诸国超过1万名儿童的基因序列,当中5500人被归类为肥胖或过胖;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孩子在第13号染色体(chromosome)中的OLFM4基因和第17号染色体中的HOXB5基因上出现明确的变异(gene variants),推断可能因此影响肠内细菌的生物表现,也连带影响到整体的消化功能。
根据美国健康部门的一项统计,光是过去30年间肥胖儿童的人数就激增3倍,这跟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都有关系;很多人会把肥胖归咎于生活习惯懒散或暴饮暴食,然而这次的研究结果却颠覆以往的假设,主张基因上的轻微变异是造成体质和消化系统改变的关键,即同样的食物被不同的人吃下肚,就会在身型上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研究人员乐观地表示,当体内几个关键的基因被锁定之后,相对应的标靶药物就能被顺利研发,部分儿童肥胖的问题也能得到根本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