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10/8 下午 04:20:50

避免缺血性中風再發生 顱內專用支架登台

(關鍵字: 缺血性腦中風 , 顱內專用支架 , 郭萬祐

國內腦中風的患者約有70%屬於「缺血性腦中風」類型,常見症狀包括頭眼昏花、感覺麻木、意識不清,嚴重時可能出現肢體癱瘓,腦中風也是國人第三大死因。對於腦中風患者,國內已引進專門用於顱內動脈的血管支架,避免中風再度發生。

郭萬祐醫師(右)和張豐基醫師(中)表示,國內已引進專門用於顱內動脈的血管支架,可預防中風再度發生。(攝影/駱慧雯)
郭萬祐醫師(右)和張豐基醫師(中)表示,國內已引進專門用於顱內動脈的血管支架,可預防中風再度發生。(攝影/駱慧雯)

中華民國神經放射線醫學會理事長郭萬祐醫師表示,台灣約80%腦中風患者屬於缺血性中風,其中因顱內動脈狹窄而導致中風的比例將近3成,是西方人的3倍。過去這類病患多僅投以抗血栓藥物控制,但每年中風再發生率高達18%,患者如同要面對一顆不定時炸彈。即使過去已有醫師開始利用心臟冠狀動脈支架進行治療,但是,這類材質較硬,在曲折脆弱的顱內動脈血管中容易造成傷害,使得手術風險居高不下,病患望之卻步。

台北榮總統計顯示,2011年底,衛生署已核准引進最新的顱內動脈專用支架治療技術,國外臨床經驗也證實此一技術可大幅降低53%的重大治療風險,平均每年中風再發生率也可降至6.1%,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也比藥物治療較佳。

神經放射線醫學會秘書長張豐基醫師指出,此一技術經過7年國際臨床使用經驗,手術成功率高達95%,大幅降低缺血性中風的每年再發生率。不僅如此,顱內專用支架是採用鎳鈦合金材質製成的自張式支架,在術後會隨著人體體溫緩緩擴張至理想的範圍,不會因瞬間張力造成血管破裂,也能避免冠狀動脈氣球支架可能阻塞周邊小血管的情形,降低術後併發症的發生;顱內專用支架的導線柔軟有彈性,也較適合曲折脆弱的顱內血管,大幅減少過去利用冠狀動脈支架時,穿刺或支架彎折的問題,重大手術併發症發生率因此從9.5%大幅降低到4.5%以下。

神經放射線醫學會建議顱內缺血性中風的患者,如果腦血管狹窄程度超過70%,服藥後仍有腦缺血症狀或曾輕微中風的話,可請神經放射線專科醫師及神經內科醫師進行評估,以決定是否進行支架置放手術。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