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019/5/2 下午 03:27:21

对孩子过度控制?还是太纵容?专家教你如何在教养极端间取得平衡

(關鍵字: 教養 , 家庭 , 親子教育 , 阿德勒 , 控制

高登和珍妮都是爱子心切的父母,都是为了孩子的最大利益。事情怎么会演变成这样呢?事实是,过度控制的父母往往必须面对唱反调的叛逆孩子,因为在这种教养策略之下,孩子心目中保有个人权利和自尊的唯一方法,就是反抗严苛的父母。孩子们全力反抗,面对批评、严惩,甚至长达数周的禁足,也不屈不挠。父母改变教养方式,往往能连带改变孩子的行为-这是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鲜少达到的效果。

我都是为了你好

父母坚持控制孩子,通常是出于忧虑,担心孩子若没有服从父母的要求,自己身为家长的权威和立场便会遭到动摇。也有一些家长是为了防止孩子犯下他们年轻时的过错,才选择严格监管孩子。我们接下来要谈到的这位妈妈史黛拉,就属于这种,她也身陷于“害怕孩子犯错”的陷阱当中。

史黛拉青少年的时候非常叛逆,学业糟透了,身染毒瘾,又与多人发生性行为,怀孕后堕胎。现在的史黛拉是一位成功的证券经纪人,也是独力抚养孩子的单亲妈妈,在环境单纯的住宅区为自己和十四岁的女儿简妮经营一个温暖的家。然而,她一直害怕简妮会重蹈她的覆辙,所以她严格监控女儿的行为,预防憾事发生。

简妮在学校非常优秀,但妈妈却总是紧迫盯人,史黛拉不相信女儿可以自动自发管好自己的学业状况。所以,简妮以青少年常用的老招数回应:非得要等到妈妈唠叨才开始做功课。两人建立了固定的互动模式,跳起了“你不念我就不做事”的双人舞。双方都不满现况,不过至少功课是做完了。也难怪史黛拉认为只要她不骂人简妮就不会做功课。史黛拉决定把简妮拖去咨询,与一位专精亲职教育的治疗师谈谈。

在咨询晤谈中,治疗师问简妮,“你对自己的好成绩有什么感觉呢?”

简妮回答,“我喜欢拿高分。”

接着治疗师问,“那妈妈念你去做功课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简妮说:“我超讨厌她唠叨的。有时候我故意不做功课,只是为了激怒她,因为她惹我生气,所以我也想惹她生气。”

史黛拉插嘴,“但我不念你,你根本就不会动手做。你每次都拖到最后一秒才开始做功课,然后随随便便撇两下就想交差。”

简妮耸耸肩,看起来很不高兴。

如果史黛拉停止唠叨功课的事,情况会如何改变呢?我们猜测,简妮的成绩可能会暂时下滑。毕竟母女俩已经建立了既定的互动模式,任何改变对双方来说都难免不太习惯。

其实,尽管孩子对父母先前的做法抱怨连连,可是等到父母放手了,孩子往往会变本加厉,试图刺激父母拿出熟悉的响应方式。(谁说人类的行为一定是理性的?)

不过,只要史黛拉开始相信简妮,帮助她探究自身行为造成的后果,简妮很可能会自动自发完成功课。简妮也承认自己喜欢拿好成绩。在此提供父母们一个技巧,听起来也许不太合理,却十分有效:如果希望孩子学会负责,父母就必须“有意识的不负责”。有意识的不负责,不是要你放弃孩子,而是指父母不替孩子负责,转而教导孩子为自己负责。协助孩子探索自身行为造成的后果,就是其中一种做法。

亲子一起探究后果,不是将后果强加于孩子

“探索后果”和“把后果强加于孩子身上”,可是大不相同。强加后果可能是:“功课没做完,就不准跟朋友讲电话。”父母可以等待情绪缓和时,问一些问题帮助孩子思考,陪孩子一同探索:“你觉得成绩变低的原因有哪些?这件事让你产生了什么感觉?你对自己有什么目标?你有哪些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友善的语调是关键。语带威胁,只会邀请孩子做出标准的回答:“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常听见这答案?)你是不是真心对孩子的想法感兴趣,他们永远都分辨得出来。

向史黛拉和简妮解释了这件事之后,治疗师问她们愿不愿意改变原本的舞步,用以下几个步骤创造新的互动模式:

1.妈妈停止为了功课问题对简妮碎碎念。

2.简妮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承担所有后果。

3.妈妈会协助简妮探究她的行为将会造成什么结果-但前提是母女两人都愿意用友善、尊重的态度对话,而且一切都是为了帮助简妮厘清她在生命中真正重视的事物,以及如何达成她的目标。

简妮觉得这方法很棒,妈妈则心不甘情不愿点了头。简妮感受到妈妈不太情愿,便说:“如果你没有做到,我要告状喔。”大家都笑了,治疗师澄清:“要学习新的舞步,你们可能都需要一些外在的协助。我很乐意帮忙。”

本文出自远流出版《温和且坚定的正向教养 2:姚以婷审定推荐,爱太多的父母,如何透过了解自己而改变孩子,培养孩子的品格与能力》一书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