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4/18 上午 11:05:27

第1型糖尿病 10年1/7视网膜病变

(关键字: 视网膜病变 , 第1型糖尿病 , 罗福松

糖尿病并发症扩及全身大小血管,因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更是造成失明的主因之一,然而不同于第2型糖尿病患,确诊时已2成有视网膜病变,国内首份调查显示,好发于青少年的第1型糖尿病,1/7患者10年后产生视网膜病变,不过若能控制血糖、血脂、BMI值,并且定期做视网膜检查,这样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國內首份調查顯示,好發於青少年的第1型糖尿病,1/7患者10年後產生視網膜病變,不過若能控制血糖、血脂、BMI值,並且定期做視網膜檢查,可以預防此併發症。
国内首份调查显示,好发于青少年的第1型糖尿病,1/7患者10年后产生视网膜病变,不过若能控制血糖、血脂、BMI值,并且定期做视网膜检查,可以预防此并发症。

林口长庚医院儿童内分泌暨遗传科主任罗福松医师,今18日在儿科医学会学术演讲会发表「第1型糖尿病发病10年以上罹患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子」,研究分析了林口长庚医院367名第1型糖尿病患,其中有123人发病超过10年,有视网病变的比例为13.8%;至于发病未满10年者,视网膜病变比例仅0.08%。

第1型糖尿病源自人体胰岛素合成的细胞被破坏,无法自行分泌胰岛素,此类糖尿病患常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但是也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在台湾,第1型糖尿病的罹患率约占总糖尿病病例的1至3%。

罗福松医师表示,过去的流行病学显示,肥胖引起的第2型糖尿病患,诊断成立时已经约2成有程度不等的视网膜病变;相较之下,第1型糖尿病患在10岁以前或罹病的3至5年内,一般不会产生危及视力的视网膜病变,然而这次分析指出发病10年后,视网膜病变的机率上升为每7人就有1人。

进一步比对发现,第1型糖尿病患产生视网膜病变有迹可循,他们发病时间较长、血糖控制差、血压高、坏的胆固醇高而好的胆固醇低、三酸甘油酯高、BMI值较高、尿蛋白数目高,这些就是造成他们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子。

罗福松医师表示,这项研究提供第1型糖尿病患预防视网膜病变的方法,也就是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同时建议患者每年至少做1次眼底视网膜检查,如果有异状,应依照病变程度增加检查的次数,得以早期发现、早期雷射治疗。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报区

拥有更多的健康知识以及专题报导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