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晴天霹靂!在短時間內快速減重,不代表正確減重,反而可能暴露出隱藏的慢性疾病!一名42歲的簡小姐節食減重,短短一個半月體重減少15公斤,但她常覺得容易疲倦,甚至四肢無力,以為是節食減重的關係,擔心影響到健康,於是開始恢復正常飲食,但體重卻仍持續下降,甚至出現「多吃、多渴、多尿」情形。經醫師診斷為罹患糖尿病,從此人生由彩色變黑白!
署立台中醫院新陳代謝科鮑卓璨主任表示,門診不難發現有些正在進行減重計畫的民眾,體重驟減後因身體不適到醫院求診而意外發現自己罹患慢性疾病;體重減輕除了刻意、有計畫性的因素外,許多疾病在臨床上也會以體重減輕來表現。一般有意義的體重減輕是指在沒有刻意減重之下,6個月內減輕原本穩定體重的10%,或是在一個月間急速下降5%。
體重減輕一般可分為三個原因,包括體內能量消耗過劇、體內能量流失過多、食物攝取減少。因為體內能量消耗過劇所造成的體重減輕,不外下列三個原因,包括甲狀腺機能亢進、嗜鉻細胞瘤、劇烈運動。因為攝入體內能量流失造成的體重減輕,則多是因為糖尿病或胃腸吸收不良症候群。會導致吸收不良症候群的原因,在臨床上有很多。例如慢性胰臟炎所致之脂肪性下痢、小腸淋巴癌、胰臟腫瘤、放射線治療傷害、膽道阻塞等。
鮑卓璨主任表示,如果病人體重減輕合併食物攝取量增加多,一般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或吸收不良症候群。食物攝取減少所導致的體重減輕,是所有的體重減輕原因中最常見的。食物攝取過少多半是因為食慾減少,而食慾減少常常也是很多疾病的共同表現。可能導致食物攝取減少的原因包括惡性腫瘤、慢性感染(AIDS、結核病、心內膜炎)、高血鈣(惡性腫瘤、副甲狀腺亢進、類肉瘤病)、尿毒症、.阻塞性胃腸疾病、厭食症、腎上腺功能不全(原發或次發)、惡性貧血、失智症與憂鬱症。
以年輕病患而言,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以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厭食症或慢性感染為最常見的病因,但是在老年人則為惡性腫瘤、精神疾患(如痴呆症、憂鬱症)、慢性疾病等等。據統計,老年人若是出現了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大約有30%是因為惡性腫瘤所引起,也有約30%是因為精神與神經的疾病(如憂鬱症與早期的失智症),而有30%是查了半天也找不出病因。因此老年人的體重減輕絕對不可以等閒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