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6/9 下午 02:50:52

咖啡和黑糖含丙烯醯胺有罹癌风险?倪曼婷营养师:5大高风险食物别过量

(关键字: 癌症 , 咖啡 , 黑糖 , 丙烯醯胺 , 倪曼婷

咖啡和黑糖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喝咖啡可以提神醒脑和帮助脂肪燃烧,加上其迷人的香气,让许多人一天没喝就浑身不对劲,然而,国外研究却发现,咖啡在炒焙过程中会产生丙烯醯胺,可能提高罹癌风险。无独有偶,国内调查也曾经发现黑糖含有丙烯醯胺,让一般人心中「黑糖温补」的好印象出现裂痕。究竟,丙烯醯胺是什么?真的是癌症催生者吗?来听听营养师的分析。

「丙烯醯胺」是什么?

在健康意识抬头和追求无毒生活的潮流下,听过「丙烯醯胺」这4个字的人越来越多,但丙烯醯胺究竟是什么呢?营养师倪曼婷表示,「丙烯醯胺」为一种白色无味的有机固体,除了咖啡和黑糖之外,也常见于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高温油炸或烘焙食物当中,例如:薯条、糕饼、饼干、油条等。

另外,含有天冬醯胺(英文Asparagine,是常见胺基酸的一种)的食物,如芦笋,以及家禽类、鱼肉、牛肉等蛋白质食物,在超过120℃的加热条件下,也会促使丙烯醯胺的形成。由此可见,现实生活中因饮食而吃下丙烯醯胺的机率并不低。

「丙烯醯胺」為一種白色無味的有機固體,除了咖啡和黑糖之外,也常見於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高溫油炸或烘焙食物當中。
「丙烯醯胺」为一种白色无味的有机固体,除了咖啡和黑糖之外,也常见于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高温油炸或烘焙食物当中。

丙烯醯胺真的会致癌吗?

正由于人人,甚至天天都有机会吃进丙烯醯胺,因此「丙烯醯胺是否会致癌」的问题才会备受讨论。然而,究竟丙烯醯胺会不会提高人体的罹癌风险呢?倪曼婷营养师继续分析如下:

  • 支持致癌者/目前认为丙烯醯胺会致癌的人,言论基础多来自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丙烯醯胺列为2A级致癌物,对动物具有致癌性,长期摄取或大量暴露,易增加膀胱肿瘤和膀胱癌的风险。

  • 反对致癌者/IARC所定义的「2A级致癌物」,是针对动物而言,并非人类。另一方面,在流行病学的研究当中,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丙烯醯胺为人类的致癌物质。简单来说就是,目前没有直接且足够的研究指出丙烯醯胺与人类罹癌具有相关性,因此民众不用过度恐慌。

  • 结论/综合上述观点,虽然目前研究有关丙烯醯胺致癌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尚未被证实,但为了安全起见,营养师仍建议民众谨慎控制饮食,避免过量摄取含丙烯醯胺的食物。

5大食物含丙烯醯胺,别过量摄取

倪曼婷营养师表示,吃下多少丙烯醯胺才算超标、有危险,目前还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根据国家环境毒物研究中心官网的相关资料显示,民国102年的食品监测中,发现丙烯醯胺含量较高的食品,依序为洋芋片(1146 ± 307 μg/kg)、黑糖(847 ± 454 μg/kg)、杏仁果(606 ± 451 μg/kg)、薯饼(554 ± 138 μg/kg)与油条(307 ± 82 μg/kg),呼吁国人千万不要过量摄取。

另外,根据我国食品药物管理署参照欧盟(European Union)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标值及我国历年监测资料,所订定和公告的「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标值参考指引」,也清楚列出不同类别食物的丙烯醯胺指标值,呼吁业者重视国人健康,减少食品制程中丙烯醯胺的产生量。

倪曼婷营养师强调,目前虽未明订在人体中可接受的丙烯醯胺浓度域值,民众没有超标的问题,但毕竟,随着食物的高温烹调时间越久,累积的丙烯醯胺浓度也会越高,进而可能对人体产生未知的不良影响。因此建议民众尽可能地减少高温烹调方式(如:油炸),多改用卤、烤、凉拌、清蒸、水煮等低油烹调法,不仅可减少丙烯醯胺的摄入,还有助于体重的控制。

建議民眾盡可能地減少高溫烹調方式(如:油炸),多改用滷、烤、涼拌、清蒸、水煮等低油烹調法。
建议民众尽可能地减少高温烹调方式(如:油炸),多改用卤、烤、凉拌、清蒸、水煮等低油烹调法。

远离癌症这样做

良好的体重控制被认为可有效地预防癌症,还可以避免代谢症候群、三高和心血管疾病的产生。至于多吃新鲜蔬果能否降低丙烯醯胺对身体的可能危害,营养师表示,迄今没有明确的实证研究可佐证,但肯定的是,足量且均衡摄取各类新鲜蔬果,对于促进整体健康仍有一定的正面效果。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