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6/10 上午 10:44:42

寫下「回顧筆記」有3大好處!幫助自己牢牢記住內容

(關鍵字: 大腦 , 長期記憶 , 回顧學習 , 回顧筆記

關於回顧的方法,我推薦書寫「回顧筆記」。我參加講座或學習其他事情時,都會製作回顧筆記,幫助自己牢牢記住內容。回顧筆記的好處如下。

第一個好處,可以促進短期記憶轉換成長期記憶。

當你有越多機會回顧學習過的內容,那些內容就更可能轉存入長期記憶;轉存至長期記憶區,未來也更容易回想。如此一來,便會對你的考試表現帶來正面影響。

第二個好處,回顧筆記可以幫助你有系統地整理資訊。

第四章已經提過系統化學習的重要性。這種學習方法不是只捕捉單點資訊,更要將各點串連成線,並勾勒出面。建造立體結構,組織化所有資訊。而製作學習筆記可以充分發揮系統化學習的效果。

不妨透過回顧筆記,整理之前學到的內容,資訊跟資訊之間就更容易產生靈活的連結,促進靈光一閃,發現「原來這個單元的內容,和這一次學習的內容有這種關係」。

這種天外飛來一筆的靈感和發現,對我們的大腦來說可是珍貴無比的資源。因為冒出靈感、有所發現的瞬間,通常都伴隨著情感。而伴隨情感的學習可以刺激大腦,知識會昇華,更具衝擊力。系統化學習可以帶給我們更大的啟發。

第三個好處,製作回顧筆記一天只會花上你五分鐘的時間。

我們不需要耗費幾十分鐘,只要在結束一天的學習後,馬上翻開回顧筆記,快速重溫剛才學習的內容即可。

時間大約五分鐘就夠了。如果花太長時間回顧,大腦反而會覺得很麻煩,導致你躲避回顧的機會。

至於書寫回顧筆記的時機,最好是讀完書後馬上開始。如果有辦法養成睡前回顧的習慣,也可以睡前再整理回顧筆記。只不過想要改變習慣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假設一天念書時間兩小時,那就在讀完兩小時的書後馬上寫回顧筆記,如此可以省下之後特地打開筆記的麻煩,養成自然而然「讀書後回顧」的習慣。

為了養成習慣,請要求自己「念完書後立刻回顧五分鐘」。

「回顧筆記」的大小

接下來要告訴各位回顧筆記裡頭的詳細內容。

先從筆記本的尺寸來說,總之挑自己喜歡的大小就好。偶爾有人會問我:「可不可以用自己習慣的記事本備註欄,充當回顧筆記?」我不太建議這麼做。最好準備一本專門寫回顧筆記的筆記本,才能專心回顧學習重點。

筆記上若出現行程表之類的多餘資訊,對大腦來說都會造成干擾。而且回顧時很可能因此分心,開始在意自己「隔天有沒有什麼安排」。注意力一旦分散,回顧就得從頭來過了。

順帶分享,我自己喜歡用A4大小的方格筆記本,尺寸比一般筆記本大,筆記本空間大一些較方便書寫。

由於我的次要學習模式為視覺類型,所以字通常寫得比較大,並且書寫時會區分顏色,提高回顧的效果。

不過前陣子我在講座上分享這件事情時,有位女性學員告訴我,女生會背出門的包包大多裝不下A4大小的筆記本,因此有些人會選購較小的筆記本當作回顧筆記,比較容易放進包包。

既然花錢買了回顧筆記,擺著好看豈不浪費?像這位小姐的顧慮也很值得參考。

(圖片提供/今周刊出版社)
(圖片提供/今周刊出版社)

「回顧筆記」上該寫什麼

接下來介紹回顧筆記內該寫的內容。

①日期

②今天學習的重點

③發現的事情

④想要深入學習的部分和問題

不妨先參考以上四點來製作回顧筆記。在整理今天學到的重點部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口氣寫下所有當天學到的內容。就人類的大腦功能來說,想要一字不漏記住學過的內容,根本是天方夜譚,因為人類大腦在學習進行途中,會忘掉大部分的事情。

無論面對任何事情,跨出嶄新一步的訣竅都是「降低心理門檻」。剛開始嘗試新事物時,任誰都會卯足全力,花費各種心思。但一開始的興致越高昂,計畫往往也越容易中途受挫。若還沒習慣就設立複雜規定,大腦只會嫌麻煩、難辦,進而選擇迴避。

前面提過,我曾經為了擺脫早上賴床的毛病,約了當時的學員一起進行「晨間諮商馬拉松」。多虧了那為期三周的計畫,我成功克服了早起障礙。現在回想起來,晨間諮商馬拉松其實內容相當單純,而這也是計畫能夠持續下去的一大原因。

這個三人社團只有一條規定:「早上七點連上Skype就對了」。

這個簡潔有力的規則無可挑剔。假如增設條件,例如「前一天晚上八點前,事先聯絡社團成員決定早上要討論的主題」,這個社團恐怕無法運作得這麼順利。

雖然事先提出學習內容對於研討會本身很有幫助,但當時的首要目的應該是「培養參加者早起的習慣」。根據這個目標來看,前一天有沒有提出主題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一開始盡量降低行動門檻,養成習慣後再慢慢提高。我透過自己的經驗,體認到簡化運作機制才是持續行動的祕訣。

回顧筆記的內容,就從你念完書後還記得的資訊裡,選擇自己覺得特別重要的部分即可。將你認為重要的部分,轉換成實際的言語寫在筆記上。

那些直到動筆寫下時都還清楚記得的內容,通常也是伴隨著感受或發現、衝擊力特別強的學習經驗。

我參加完講座或讀書會後,也會透過文字記錄學習重點,例如:「構築公司體系的重點在於○○和○○。而為了達成○○,必須注意以下三點……」我們的大腦有個特色,在於「可藉由語言梳理想法」。回顧學習內容並實際寫下來,也能整理腦內的資訊。

別忘了我們有一次五分鐘的時間限制,所以學習重點不必整理成長篇大論。即便想寫的內容再多,最好還是不要超過三點。請過濾出最重要的事項,寫完後繼續往下進行。

其實「整理發現」的行為就是回顧筆記的最大特色。一般人念書頂多整理完資訊就作罷,但這樣可算不上真正的學習。止步於獲得知識的階段,其實還無法真正提高學習成效。

若想察覺到自己發現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你需要更進一步的學習能力—關注自己內心的變化。

這種意識在腦科學上稱作「遞迴意識」,又稱為「自我意識」。

遞迴意識即為反求諸己。關注自我內在而非外界與他人,覺察自己感覺到什麼、追求什麼、為什麼而煩惱、面臨什麼課題。像這樣凝視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狀態,就是遞迴意識。

這是我們人類特有的高等意識狀態。平時不習慣觀察自己內心變化的人,這個步驟可能會辛苦一點,然而想要提高大腦的學習效果,除了反覆學習之外,我們同時需要「衝擊力」這項要素;而要增加衝擊力,我們需要情緒、感觸來催化。在此,我用「發現」來描述這個過程。

當你寫下自己的發現時,注意力必須轉向內心,觀察變化,而非單純整理既有資訊。

話雖如此,不習慣面對自我的人,可能會覺得這一步很難做到。

以下舉出三個有助於寫出發現的提問範例,供各位參考。當你想不到自己有什麼發現時,可以藉著這些問題思考。

問題一:我從這次的學習內容中注意到了什麼?

問題二:我對什麼樣的內容有所感觸、有所體悟?

問題三:我是否冒出了某些靈感或想法?

這些問題都可以促進你覺察自己的內心變化。試著具體寫下你注意到的內容吧。

人在學習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時最有熱忱。例如喜歡鐘錶的人,不必三催四請也會自己深入了解鐘錶的各種知識。這是最理想的學習狀態。如果能營造出「對於學習○○非常熱衷」的心理狀態,不用他人叮嚀,你自然會撥出念書的時間,而且人在興致高昂的狀態下,也可以想見優秀的學習表現。

為此,我們要具體寫出「想深入學習的事情」,花點心思激發學習的欲望。在回顧筆記上清楚寫下這個項目,即可提高自己隔天之後的讀書動力。

詳實記載回顧筆記的4點事項,好好利用「念完書後的五分鐘」,認真思索這四個項目。相信你也可以體會到腦中資訊獲得整理的效果。

本文出自今周刊出版社《大腦最適學習法》一書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