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超高龄化社会即将来临之际,轻度失智症(MCI)的发生可能会变得更普遍。因此,若想实施「超前部署」,需要多早开始?怎么做?是否需因应自身与周遭环境的变化而调整?
本书此章节会先说明「健固脑力」的具体实践方法,提供给有需求的读者们参考。这些方法都相当容易执行,长期下来,相信有助于达到预防或延缓脑力退化的作用。
一、练唱歌,增强人造记忆
要领:每个月练好2至3首歌曲,任何语言皆可。在选歌上,可选择不太熟悉、但琅琅上口的曲子,且要练到能够流畅清唱的程度,不能有忘曲、忘词等停顿状况,也要能够不用想歌词,就能轻松自在地唱完整首歌曲。建议选择带有丰富情感的曲调或歌词,练习时更能投入情感。
二、吹口哨,强化心肺与脑力
要领:跟「练唱歌」的方法类似;唯一的不同,是采用吹口哨方式吟歌。在国外,就有运用吹口哨来改善气喘的疗法;因此,这个方法可增加肺部的血氧交换频率,也可以增强脑力。
三、多走路,培养地理记忆
多外出走走,每星期至少5次,每次距离约3公里(来回一趟),而时间至少1小时至90分钟左右。出门前可以稍作打扮,对镜子练习微笑或作鬼脸。
外出时准备双肩背包,能减少膝关节和脊椎负担。建议在背包内置放两瓶装有开水的保特瓶,适度增重,不但可锻炼膝盖肌力,也能校正脊椎问题。
若途中有点累,可至合适地点歇息,喝些水、吃些点心。原则上不超过10分钟,以便维持身体因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以及愉悦的心情。
特别提醒,如果本身有严重痔疮等症状,则不建议采取上述的负重方式,且也不宜进行长远路程,以免促使腹压升高,导致病情恶化。
四、透过嗜好或收藏来增进思考
评估自身财务状况,找出可负担且有兴趣的项目并开始培养,不可超出能力范围,以免徒增压力。以缝制洋娃娃为例,由于需要思考怎么做(运用到脑)、穿针引线(运用到手和眼),这能促使三个部位的神经互动频繁,自然而然有助于强化脑力。进行任何嗜好时,不妨同时设想其背景故事。
譬如,洋娃娃叫小红帽,和奶奶相依为命,且曾经在森林里碰到大野狼,所幸被猎人拯救而保住一命。嗜好活动开始前或结束后,可尝试写下背景故事;长久累积成册,就会是自己最棒的回忆。
五、写备忘录以检测自我脑力
每天睡觉前,写下隔日整天需要做和想做的事项;建议主项目不要超过3个。注意必须按照时间顺序,逐一列在纸上,就像是「备忘录」或「待办清单」。
隔天醒来、未起床前,依序回想前一晚所写下的内容。先想主要项目(例如早上回诊、中午采购、下午拜访朋友等),再延伸思考细项(例如午餐吃什么、饭后是否午休、跟朋友在哪碰面、出门前要准备什么等等)。
等整日活动结束后,拿出前一晚那张「备忘录」,一一确认是否都有完成或遗漏,以检测自身的记忆提取能力。每天持续这样做,能帮助了解自己的脑力状态,距离失智、痴呆等症状的发生还有多远。
六、定期与熟人聚会训练表达能力
所谓「定期」是指每星期至少1次以上与他人的聚会。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吃饭、下午茶或户外活动等)皆可,主要目的是「沟通与互动」,以促进词汇运用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流畅。
建议聚会者以熟人为主,不超过2位,比较能保持亲近交流的强度。长期下来,退休长辈们藉由稳定的人际关系交流,刺激脑部,将有助于神经系统与精神层面健康的维护。
七、经常换牌友,透过刺激训练脑力
一般而言,牌友大多是熟面孔。若想锻炼脑力,不妨多和不同牌友交流。要领二:建议选择麻将、桥牌等牌种,并且采定期、不定期混搭方式参与牌局,效果最佳。
八、挑战下棋比赛,增强记忆力的提取
建议加入具有比赛性质的棋类社团(棋友不固定,对于大脑来说是有效刺激),积极且定期地参与相关活动或比赛,尽量不要缺席,更能强化身心,培养下棋习惯。
本文选自大块文化《告别失智:一本书解释大脑的运作,以及你该怎么吃、怎么思考,活化脑力,维持永智人生》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