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9/22 上午 10:39:37

罕見!「平腦症」常合併頑固型癲癇症,長庚陽明研究發現致病新基因

(關鍵字: 發展遲緩 , 癲癇症 , 腦部發育 , 平腦症 , 蔡孟翰

「平腦症」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腦部發育異常,患者常合併嚴重的發展遲緩,以及頑固型癲癇症,嚴重者甚至沒有語言、吞嚥或是行走能力,對病患家庭來說,是很沉重的負擔。長庚陽明研究團隊與跨國研究團隊合作,發現「平腦症」致病新基因—CEP85L,未來可以提供成為產前篩檢的基因,減少疾病發生的機會。

正常人的大腦表面會有許多皺褶,稱之為腦迴,和高階認知功能發展息息相關。但有極少數的人腦迴沒有發育或發育不好,呈現較平滑無皺褶的外觀,因此被稱為「平腦症」,
正常人的大腦表面會有許多皺褶,稱之為腦迴,和高階認知功能發展息息相關。但有極少數的人腦迴沒有發育或發育不好,呈現較平滑無皺褶的外觀,因此被稱為「平腦症」,

在台灣預估約有300個「平腦症」病人

正常人的大腦表面會有許多皺褶,稱之為腦迴,和高階認知功能發展息息相關。但有極少數的人腦迴沒有發育或發育不好,呈現較平滑無皺褶的外觀,因此被稱為「平腦症」,在台灣預估約有300個病人,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腦部發育異常。長庚陽明研究團隊與跨國研究團隊合作,發現了平腦症的致病新基因—CEP85L,研究結果已刊登於2020年4月神經科學重量級期刊「神經元(Neuron)」,期望未來能成為藥物或基因治療的重要發展方向。

(圖片提供/長庚醫院)
(圖片提供/長庚醫院)

平腦症常合併嚴重的發展遲緩以及頑固型癲癇症

高雄長庚醫院神經醫學部腦功能暨癲癇科蔡孟翰主任表示,平腦症目前已知是第17號染色體上的LIS1基因缺失所造成,平均每一百萬個新生兒中僅有12個平腦症個案,他們通常無法存活超過2歲,部分存活者,腦的智力發展也只有3至6個月大程度,且常合併嚴重的發展遲緩以及頑固型癲癇症,嚴重者甚至沒有語言、吞嚥或是行走能力。

長庚陽明研究團隊與跨國研究團隊合作,發現「平腦症」致病新基因—CEP85L。(圖片提供/長庚醫院)
長庚陽明研究團隊與跨國研究團隊合作,發現「平腦症」致病新基因—CEP85L。(圖片提供/長庚醫院)

但有一部分的平腦症是因為基因突變所造成,因為大腦在發育時,神經細胞需要移動到大腦表面(皮質),這個過程需要很多基因來調控,當這些基因出了問題,神經細胞無法移動到對的地方,就會引起大腦的皺褶無法正常發育,而產生平腦。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