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節目主持人魏華萱曾經騎單車橫越中央山脈 ,光3天就消耗了8000多卡,若換算成慢跑40分鐘,大約是慢跑24次的量。但運動醫學醫師指出,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或是「週末運動員」不可貿然嘗試,突增的運動量可能會導致「過度訓練症候群」,損害健康。
過度訓練症候群主因:運動量突增
聯新國際醫院擔任運動醫學科主任、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林頌凱表示,若平時有規律運動習慣,每日消耗1600至2000大卡還在可以負荷的範圍,但若是假日才運動的「週末運動員」,容易因為運動量的落差對身體造成衝擊,產生「過度訓練症候群」。
過度訓練症候群常發生於運動員,除了讓運動員成績退步或是停滯不前,也會出現容易感到疲累、情緒低落、不明原因疼痛,以及舊傷無法復原等症狀。國人常有運動量越多、越累會越健康的錯誤觀念,都是造成「過度訓練症候群」的原因之一。
短期恢復+長期恢復,修復身體機能
當身體無法適應訓練強度導致機能下降,最好的治療就是休息,一般可分為短期恢復與長期恢復。林頌凱醫師指出,短期恢復是指每次運動過後,可冰敷、伸展及按摩痠痛的部位,補充適量的蛋白質及熱量,最重要的是充足的睡眠時間及避免熬夜,這些動作有助於讓身體「重開機(restart)」,回復到原本的狀態。
除了短期恢復外,與長期恢復的配合更能有效減少身體負擔,像是世足選手在賽前接受3至6個月的密集訓練,賽後就必須進行短期恢復與長期恢復,以避免肌肉損傷、心肺功能下降等過度訓練的後遺症。長期恢復可以藉由安排循序漸進的運動課程表,並針對運動後的飲食做調配,若有運動成績停滯不前的困擾時進行心理輔導,都有助於遠離過度訓練症候群。
酷暑運動防脫水,聰明補水3階段
林頌凱醫師提醒,最近天氣炎熱,容易導致中暑、脫水、抽筋等症狀,可分為運動前中後三階段補充適量水分。運動前可先補充500c.c.的純水,運動中則每半小時補充150c.c.至200c.c.的水分,運動後水分建議飲用量為500c.c.,應避免口渴時才喝水。
此外,若在炎熱異常的環境下運動,即使是與平常相同的運動量,也可能造成身體無法負荷。當心率過快時,會出現呼吸困難、暈眩、心悸等症狀,應盡速至陰涼處休息,千萬不可抱持著「平常都能完成」的心態,硬要做完運動。若輕忽身體給的警訊,輕則導致頭昏眼花、抽筋,嚴重時可能造成脫水、中暑、休克,甚至是猝死。



排除體內脂肪、瘦小腹,必吃「高纖」食物!3道蔬果飲消除游泳圈
減重吃低卡紅豆是神器?紅豆別和咖啡、茶混吃,避免鐵質吸收
超級食物抱子甘藍迷你蔬菜,不只抗癌,3大健康好處報你知!
臺灣HIV感染者逾3萬6千人!終結愛滋不只靠藥物,醫病共享決策是HIV照護新潮流
長庚醫療榮獲衛福部社研卓越獎!以科研實力、人才深耕與公益使命奠定醫療典範
心搏過緩治療新紀元!全台首度導入「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具3大突破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