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轻忽大肠瘜肉!一名60岁张姓男子,连续一周有大便出血的状况,大肠镜检查发现直径2.5公分的瘜肉,癌变机率高,医生利用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手术摘除瘜肉,术后病理检验瘜肉切片,证实为癌前病变,幸好及早发现和处置,才免于大肠直肠癌上身。
大便习惯改变、腹痛!小心大肠瘜肉警讯
台湾童综合医院胃肠肝胆科医生刘博堃表示,大肠瘜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出现的隆起病变,通常会造成患者大便习惯改变、便血、大便稀烂不成形、腹痛等症状。因为瘜肉不是正常的肠道组织细胞,可能转变成恶性肿瘤,因此一旦发现,最好进行切除,尤其是大于2公分的瘜肉发生癌变机率很高,是属于大肠直肠癌的高危险群,更要特别小心。
切除大肠瘜肉 内视镜手术,皮肤不留伤口
目前大肠瘜肉的手术方式,除了传统开腹手术外,还有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手术。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手术主要使用于罹患消化道早期癌、大型瘜肉或黏膜下肿瘤等患者,可以将肿瘤完整切除并保留肠道等器官,与传统手术相比,不会留下体外伤口,且术后恢复快。
不过,刘博堃医生指出,并非所有消化道肿瘤都适合接受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手术,对于可能已有淋巴结转移的消化道肿瘤(如已侵犯至黏膜下层之消化道早期癌)并不适合,所以术前应先经由内视镜超音波、放大染色内视镜或计算机断层等检查再做评估。
预防大肠息肉 饮食高纤少油脂
即使成功切除瘜肉,因其容易复发,因此至少每半年要再进行一次检查。另外,医生也提醒,预防大肠瘜肉的发生,除了多摄取高纤维的食物外,也要低油少肉,并且避免抽烟与喝酒,还有养成适当运动的习惯。


便祕勿亂灌腸、吃瀉藥!小心冒出大腸瘜肉
研究:女性多吃魚可降低大腸瘜肉發生風險
35歲起好發大腸瘜肉 5大腸勞飲食解密
對抗骨質疏鬆症,做低衝擊運動!居家輕鬆做3動作,強化骨力
1歲以上幼童最常見2大意外!嬰幼兒哈姆立克法和CPR要訣是什麼?
除了三高,更應重視一低(低骨質密度)!「這樣做」防範骨質疏鬆症導致骨折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