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可能與嘌呤接受體(Purinergic receptors)的神經傳導異常有關!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功能檢查室主任陳健麟研究胃酸逆流的反射機轉研究,發現部分患者可能因神經傳導異常,導致對於早期症狀沒有感覺而延誤就醫。
陳健麟醫師表示,胃食道逆流症是慢性疾病,臨床上常有病人覺得不舒服到院治療時,才發現胃酸逆流症狀已很嚴重,為了瞭解患者在胃酸逆流發生初期無法察覺不適的原因,因此開始研究食道黏膜對胃酸逆流的刺激反應機轉關係。
陳健麟醫說明,食道對胃酸逆流的反射機轉及影響,不是只有產生發炎症狀而已,也牽涉到很多神經傳導狀況,可能與食道細胞的接受體有關,因此與慈濟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謝坤叡合作,運用分子生物學做嘌呤接受體基因檢測,探討食道黏膜上皮細胞的接受體對胃酸刺激的關係。
基因研究結果發現,食道細胞上的接受體會因人而異,有些嘌呤接受體對胃酸反射機轉不同,部分長期胃酸逆流的患者會因神經傳導存在著一些障礙,反射機轉遲鈍,導致早期對胃酸逆流的症狀沒有什麼感覺,也使病情延誤就醫診斷,因而病狀隨著時間越久越嚴重。
不過,研究也發現,有些患者的食道細胞接受體比較敏感,在胃酸逆流症狀輕微時就能感受不舒服,但就醫後就可以獲得及時的診斷治療。
這項研究首次證實胃酸逆流和食道黏膜細胞嘌呤接受體基因異常的關係,有助於改善胃酸逆流患者之診斷及治療,且已得美國胃腸學會評選為傑出論文獎,將在今年5月美國胃腸學會醫學科學會議中表揚。

防火燒心!胃食道逆流用藥新選擇
秋冬胃食道逆流好發 7招飲食保健
5百萬人胃食道逆流 年吃20億顆胃藥
非洲豬瘟是什麼?人吃了病豬會被傳染嗎?如何遠離非洲豬瘟威脅?
痛風用藥有風險?「這個」降尿酸藥物,恐引起「史蒂芬強生症候群」
強強聯手鞏固韌性醫療!馬偕與三總簽立MOU,加強戰傷模擬演練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