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中医药膳调理,并非都适合所有生理期(简称MC)期间容易经痛的女性,尤其像有些罹患子宫或卵巢病变的女性,因为经血量多、痛经、有贫血的问题,更须“阶段性”调补,一旦补错“时间点”,反而会“血”上加霜。
【MC前&后,补对关键期!】
中医对MC食补的概念,是以肾的阴阳转换为依据,通常以28天为一个循环周期(可依每个人的生理期长短,酎情增减),大致分为:
★肾阴期:包括月经来潮期间及经期结束后的滤泡期。此时的雌激素和促滤泡激素较低,关键在于顺利排除经血,中医的MC食补虽以补阴养血为主,但因每个人的体质及生理状况不同,药方比例还是会有些许差异。
★肾阴阳:期第14~16天的排卵期。雌激素和促滤泡激素分泌增加,可服用温补肾阳、行气活血的药方或药膳,血虚者要补血,气虚者则要补气,而气血两虚者,则大多有肝郁气滞的兼症,可加上疏肝解郁化淤的药方。
★肾阳期:第17~28天的黄体期。如果卵子未受孕,雌激素和黄体素分泌会在生理期骤降,以致在月经潮前几天引发经前症候群。若能顺应阳气,滋养胞宫,也将有助于MC期间的子宫内膜剥落完整,顺利排出经血。
BOX:中医观念—气血双补,比例有别!*
血虚的人,脸色容易苍白,常伴随头晕、左侧偏头痛、心悸等情况;而气虚的特微,则是容易疲倦,或出现右侧偏头痛。中医强调“气血双补”的概念,所谓“气行则血行”,血虚者要在经期结束后加强补血,并搭配补气化淤的药方;而气虚者,则是加强补气的同时,也一并施用补血活血的药方。
本文出自平凡文化《经痛,走开 !子宫调养好疾病远离你:补回气血,给你好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