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许多人都讨厌这种热死人不偿命的日子,但中医认为,夏天正适合治冬病,冬病夏治的原理乃运用夏天阳气正盛驱逐体内疾病。三伏贴会在每年的「三伏天」,即初伏、二伏、末伏的第一天进行治疗效果最好,可以预防冬天旧病复发,但医师表示,1岁以下婴儿及孕妇都须避免使用。
冬病夏治 三伏贴助调理
今年的三伏天为初伏国历7月13日、二伏7月23日、末伏8月12日。北市联合医院林森中医院区中医师吴建东表示,三伏贴是一种穴位敷贴,结合针灸学、经络学与中药学的治疗方法,用来防治在冬天因为身体虚寒而容易发作的气喘、敏感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在三伏天时把敷贴所用的药材,白戒子、延胡索、细辛、甘遂等药物,依一定比例磨粉,混和姜汁做成药泥后,贴在背部穴位达1~4小时,透过药物刺激和皮肤吸收作用,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三伏贴并非人人都适用
吴建东医师提到,敷贴期间,皮肤会有局部红肿、发痒及烧灼感、或是轻微脱皮,属于正常现象,不必太过担心。但三伏贴并非所有体质都适用,有些人体质容易上火燥热,敷贴时要特别注意。
另外,尤其是孕妇、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的病患、发烧喉咙痛、皮肤过敏、严重心肺功能不足、1岁以下婴儿、身体虚弱的老人,都不宜进行。
当心误踩5禁忌
三伏贴的治疗方法简单、治疗范围广泛,但在贴敷期间也须听从医师的指示,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敷贴期间最好避免5个禁忌:
敷药当天不可以洗冷水澡、游泳。
敷贴期间出现皮肤过敏、皮肤红氧或起水泡疼痛等状况,须立即停用。
敷贴期间避免从事激烈、会大量流汗等运动。
避免冰饮与食用包括瓜类、白萝卜、橘子等生冷食物
每次敷贴时间以1~4小时为限,千万不要一贴贴整晚,隔天皮肤恐严重发炎红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