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染疫後突然體重大幅下降爆瘦,出現手部的握力和行走速度都明顯變差,小心可能是「新冠後肌少症」找上門!營養師提醒,注意肌少症5大徵兆,並且要攝取2大營養素,以及透過1分鐘自我檢測,可及早揪出肌少症,並且預防肌少症惡化。
推估台灣約有逾3百萬人有「新冠後肌少症」
根據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於2022年7月所發表的一篇系統性文獻回顧顯示,新冠肺炎確診後發生肌少症( Sarcopenia )機率約48%,如果以目前台灣因新冠疫情確診達7百萬人來看,推估可能有超過3百萬人有「新冠後肌少症」。
肌少症會造成許多不良後果,肌少症不只影響肌肉量的減少及肌肉功能下降,還會造成日後高齡者的身體衰弱、行動不便,並且增加跌倒風險、認知功能障礙等失能問題,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死亡。尤其,長輩隨著年紀的增長,多多少少都會出現肌肉流失,如果肌少症惡化,一不小心跌倒更是件大事,不僅老人復原得很辛苦,家裡照顧的晚輩也會蠟燭多頭燒!
如何知道已經罹患肌少症了?楊婷貽營養師表示,家中長輩如果出現「鳥仔腳」、「筷子腿」,就要小心肌少症可能已經找上門!先來認識肌少症常見5大症狀:
【肌少症常見5大症狀】:
1.上肢肌力不足:
主要是握力下降,例如,罐頭打不開、毛巾擰不乾等。還有重物提不動,都造成生活上的困擾。
2.行走有困難:
大腿肌肉力量明顯不足,甚至走路每秒速度不到1公尺,是肌少症一大警訊。
3.行動不便:
除了行動緩慢,日常從椅子或床上起身很吃力,必須依靠別人攙扶,或是撐扶手才能起來。
4.體重下降:
沒有刻意減重,但是體重不明原因減輕爆瘦,尤其半年體重減輕& gt;5%,就要特別注意。
5.反覆跌倒:
連平地走路都會跌倒,如果1年內連續跌倒4次以上,代表罹患肌少症的風險很高。
1分鐘快速檢測肌少症風險!
雙手環繞小腿,若兩隻手圈起來還有空間,代表肌少症風險高。若剛好圈住,或是稍微有一點吃力,肌少症風險較低,請繼續保持。
預防肌少症就必須從延緩肌肉流失做起,楊婷貽營養師表示,預防肌少症,除了運動外,正確營養補充能讓效果事半功倍。
原則一:提高蛋白質攝取
建議長者可提高蛋白質攝取至1.5g/kg/d,或是可以用手當比例尺,每餐都要吃到一個手掌大小的蛋白質量才算合格!
另外,可以補充富含白胺酸 (leucine),例如:肉類、黃豆製品(豆腐、豆漿)、鮮乳等。Leucine被發現可以增加肌肉合成,並改善長者的行動力。
原則二:維生素D要補滿
缺乏維生素D也被認為與肌少症有關!身處在亞熱帶-熱帶國家的我們,太陽根本「唾手可得」,根本不用花錢買補充劑,每天日曬20-30分鐘,就可以獲得到滿滿的維生素D。
不過偶爾還是會出現連續陰雨綿連綿、曬不到太陽的日子,此時也可以透過日曬過的香菇、雞蛋、維生素D強化的牛乳來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