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020/4/10 下午 12:10:30

家中长辈坚持不去精神科看病,怎麽办?精神科医生传授6方法,帮你轻松解决

(關鍵字: 憂鬱症 , 精神科 , 老化 , 蔡佳芬 , 親友 , 長輩

方法五:名人效应

长辈不去看精神科,有许多的成分都是因为污名化的关系。但随着时代改变,长辈也会接触到许多海内外新闻,因此,我不得不说,明星效应还是挺有影响力的。

我时常在演讲中提到,以英国王子哈利为例,他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中,承认自己在母亲离世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有抑郁症的困扰。他在接受了许多年的精神科治疗之后,才慢慢地走出来。后来,哈利王子现身说法,鼓励与他有相关困扰的人勇于求助,勇于接受治疗。

像这样一个不愁吃穿的皇家贵族,也会遭遇到人生各种无常的打击,但是他也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哈利王子告诉大家,抑郁症并不可耻,那是一种疾病,而疾病是可以治疗的。

方法六:实话巧说

长辈对于医学名词或是疾病的理解,常受到个人教育程度或是文化背景的影响,而有些自己的坚持与解读。在协助他们看诊时,我建议尽量使用他们能接受的观念与名词。在不说谎的原则下,巧妙地说明,有时候会有不错的效果。举例来说,有些长辈不能接受自己要去看“老年痴呆症”,却能接受自己是“脑退化,记忆不好”,而接受治疗,就可以“顾脑”。

长辈无法理解“血管性失智症”,但能接受“脑部小中风,需要治疗”。他们不容易想像“抗忧郁剂”的药理、原理,却能接受“调整脑部内分泌”的观念。所以,我们应当多加尝试不同的说法,找到长辈能接受的方式,协助他们就医,或是接受适当的治疗。

为了减少长辈到精神科就医的障碍,精神医学界也做了许多努力。有些医院故意不用“精神科”三字,而改成“身心科”。有些医疗院所则是开立老年精神科门诊,强调“老年”两字,表示是为长辈设立。另外,也有医疗院所开设睡眠特别门诊、记忆特别门诊、失智特别门诊等。在大型的医院里,也设有“整合门诊”,里面包含与精神科整合的门诊。建议在挂号看诊前,先向各地方的医疗院所询问,是否有上述的服务。

除了这些拐着弯的善意,真正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是我们能正视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需求,了解精神医学也是医学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完全的健康包括身心灵全面向,也不再以寻求精神科协助为忌讳。不忽视、不歧视,看精神科不需要解释。

本文出自宝瓶文化《一直喊不舒服,却又不去看病:老年精神科医生蔡佳芬教你照顾长辈,不心力交瘁》一书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