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萧衍的梁武帝,平日认真吃斋念佛,甚至愿意舍身入寺服役,然而好景不常,在一场政变叛乱后,谣传他被围困在皇宫时,他映入眼帘无一不是琼楼玉宇,而是随处的经藏佛卷,更惨的是,竟然连基本的食粮饮品皆毫无可得。最后,萧衍饮食断绝,口中苦涩,连呼:“蜜!蜜!”,接着黯然饿逝于他深爱的宫殿中,时年86岁。
看来好像是回放30年前在台湾台视周末时播出的“中国民间故事”影集吗?如此遥不可及且迂腐冬烘,就像梅雨季里的厚棉被,沉重闷热又令人难以忍耐。然而,现今的重症病房中,却是有许多把病患当成梁武帝照顾,该注意最基础的生活温饱时,却只在意可亵玩却不可饮食的金箔玉帛,沦为基底不断塌陷,却只顾着装潢华厦的违章建筑,有趣的是,此类轮回却不断上演,而且是自愿演出。
撇开所有神奇的医疗与营养神话。所有生理上能够存活的立基点,在于能量的动态补充与消耗,如同河流兴衰,水量充沛称之河,水浅见底谓之沟,再少,连鱼蟹都存活不了。而人们也逃不了这样的自然运行,只要能活着有呼吸,无时无刻皆需热量的消耗,包括体温维持、呼吸心跳,甚至维持血液流动,皆闪避不过如此亘古不变的宇宙定论。
人在重症时,就像生与死的丝线拔河。急重症开始的24小时以内,全身每个细胞也鼓噪四起,揭竿四起准备背水一战。体内血液重新分配,包括暂时减少肠胃道的血流量,集中在一些重要器官如心、脑、肺等,就像士兵们抄起兵器,全面备战,不会还有在那细嚼慢咽巧克力马卡龙,啜饮珍珠奶茶,当个时尚伪文青地轻松愉悦。
战事中,当最急性生死交关的时期已过,士兵们也需要稍稍补充体力,以储存下一场坚守生命的伟大圣战。此时,士兵们会想着能拿什么好康来填补胃囊,是精致典雅八分饱刚刚好的高级怀石料理?还是拥有充沛热量与营养,外观却乏善可陈的大锅煮?以常理推论,解答应该是后者。不需任何的文献证明,只要用常理推断,若基本的热量都顾不好,再多的金银玉帛也是枉然;换言之,在热量的缺乏之下,无论给予多容易吸收的胺基酸,多强效的抗氧化物质,在“热量”基底还没打好打满之前,再昂贵的材料也只能沦落为能量的柴火燃料,就像在电影“明天过后”在图书馆烧书的剧情,天寒地冻冷飕飕,与其高歌圣曲,倒不如撕书来烧取暖更实在。
还是在强调一次,人们在面对疾病压力时,需要奠定基础能量与营养的根基,若只顾着补充再好再昂贵的补品,反倒在黄金的复原时间抱薪救焚,得不偿失。
本文出自《营养一二三<健康好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