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口味香浓,是不败的美味,近几年医学研究更发现,适度食用纯巧克力,具有降血压、预防更年期脱发、控制血糖等作用,不过,一般民众食用的巧克力却不是百分百巧克力!对此,台湾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打算研拟新标示规定,总可可固形物需超过35%以上才可称为「巧克力」,新制最快于年底实施。
你吃下肚的,是巧克力还是其他人工添加物?
市售巧克力产品种类繁多,但里头的可可原料比例却少之又少,民众吃下肚的,更多往往是调味剂、色素和糖,甚至是反式脂肪。而目前台湾经济部标准检验局和卫福部食药署,对于“巧克力”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和规范,民众选购和饮食失据。
定义巧克力 英美日韩都在做
对此,台湾食药署将于10月底前召开专家学者会议,参考国际标准,讨论巧克力的定义且拟定新的巧克力标示管理。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定义,“总可可固形物”的重量需超过35%以上,且可可脂和非可可脂分别需达到18%和14%以上,才能称之为“巧克力”。
目前订有巧克力可可固形物标准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盟、英国、日本、韩国、美国及中国大陆。一旦台湾也实行上述的巧克力定义和规范,届时可可量未达标准的产品,可能要改名为“饼干或糖果”。
台湾巧克力新规范 预计最快年底上路
台湾食药署表示,巧克力的定义和正名,还需依据专家和业界会议、市售巧克力的背景调查等结果和台湾现况、消费者权益,综合评估才能确定。新标示规范预计最快在年底前上路,缓冲期约1年,也就是明年下半年才会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