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9/3/7 下午 04:45:00

孩子说话能力差?一窥德国孩子表达能力出众的2大原因

(關鍵字: 教育 , 溝通 , 語言 , 說話 , 學習 , 表達

2.原因孩子有许多生活观察的机会

有好多次我为德国小孩自信且大方的口语能力感到惊艳不已,并非因为他们说出超龄的语言,而是因为他们在不同场合里都能用适当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而不光是被动地听大人的指示叫叔叔阿姨,象征性地打个招呼。幼儿园里的小女生汤妮,她在2岁的时候,有回下班后我到附近商店采买日用品时遇到她,当时她身旁还有一对上了年纪的老夫妇。我正想着他们应该是汤妮的祖父母,欲主动上前去向他们打招呼时,没想到2岁的汤妮一看到我,就急着跟身后的祖父母介绍我,她说:“这是我幼儿园里的老师,她叫凯特。”话才说完,又立刻对着我说:

“凯特,这是我的爷爷奶奶,他们搭火车来玩的。”

我们知道,在正式的社交礼仪中,主动引见并介绍自己家庭成员或朋友给他人认识,被视为对彼此尊重的必要举动,但第一次从2岁娃儿的口里听到自己被介绍时,我着实震撼了一下。后来几年在幼儿园里,我陆续被几个年龄大小不一的孩子在不同场所介绍给他们的朋友和家人后,我不禁去思考这其中的原因。我想除了文化礼仪的差异,重点在于德国孩子在社交方面虽然很少被大人下指令该怎么做,但他们有很多机会从生活中去观察、去思考,进而内化大人的社交礼仪去应对不同场合,这是课堂上老师们无法教,也教不来的一堂课。

另一个2岁多的孩子班奈,有次下午的自由玩乐时间,德国老师看他玩积木玩得有点腻了,于是提议他想不想跟其他孩子去花园骑波比车,顿时他眼睛闪着光,大声欢呼说:“这真是个太棒的点子了。(Es war eine gute Idee.)”我们几个老师一听都大笑了出来,心想他应该是模仿另一个德国老师米拉的口头禅,不过才2岁的他还真能选对时机说出这句话,而不是只简短地用一个字“好”来回答问题。

幼儿园的孩子常听到大人怎么说就跟着学怎么讲,因此与其鼓励这年纪的孩子背诵诗文或参加演讲比赛,倒不如从生活中着手,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下正确自然地学会说话之道,不单只是要求孩子要对他们打招呼有礼貌,大人平日也应该要求自己以礼待人,以理服人。

说话的能力人人几乎都能学会,但它却只能透过大量与人交流互动才能正确掌握。说话, 不只是众多字词间的选择,它是一种训练思考的过程,更是一种个人特质与态度的展现。我认为华美的词藻不是不能用而是它需要在生活中体悟过后才能表达得感动人心。因此,孩子实在不需过早强塞硬记那些似懂非懂的词汇诗句,若能在生活和课堂中有一个可以开放论述的学习空间,等他的思路清楚后,说话之钥便随之开启。

本文出自野人文化《不是孩子爱闹情绪,是他想说却不会说!德国幼儿园的小小孩自我表达课》一书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